下载此文档

茵栀黄口服液、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临床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茵栀黄口服液、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临床分析
doi:.1007-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茵栀黄口服液及思密达配合5%葡萄糖水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母乳性黄疸的189例患儿随机分为停止母乳喂养3天的对照组和继续母乳喂养的药物治疗组。,2次/日口服;%葡萄糖水20ml/次,3次/日口服。各组患儿分别于就诊时及治疗第4、7、10天经皮肤检测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10天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因药物治疗疗效稳定,不影响母亲乳汁分泌,建议采用。另外,茵栀黄口服液因不良反应小,治愈率高,在母乳性黄疸治疗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母乳性黄疸茵栀黄口服液思密达 5%葡萄糖水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1]。对189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或思密达加5%葡萄糖水或暂停母乳喂养进行治疗,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母乳性黄疸的189例患儿,男92例,女97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足月,出生体重≥2500g,纯母乳喂养。②黄疸于出生后2~3天或6~7天出现,未随生理性黄疸的消退而消退。③患儿一般状态良好,生长发育正常,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④经皮胆红素水平12~20mg。随机分为治疗1组68例和治疗2组65例,对照组56例。
方法:治疗组始终保持母乳喂养,,2次/日口服;%葡萄糖水20ml/次,3次/日口服对母乳性黄疸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配方奶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将母乳吸出,以便保持充分泌乳,3天后继续母乳喂养,并鼓励多次少量哺喂,以增加患儿大便次数。各组患儿分别于就诊时、治疗第4、7、10天经皮检测胆红素水平。采用经皮黄疸测试仪分别对上额部及胸腹部进行胆红素测定,读数取两组读数的平均值。
结果
就诊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见表1。
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均未出现胆红素脑病。治疗4天,显效率对照组高于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与2组治愈率临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天,治疗1组、2组治愈率略高于对照组,各组临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见表2。
讨论
本研究治疗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或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茵栀黄口服液为茵陈、山栀子、黄芩、金银花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含有栀子素,能清三焦湿热,有利胆及增进胆汁分泌作用,可抑制胆红素水平在血中升高;黄芩苷通泻胃肠郁热,使湿热由大便而释,能使奥狄氏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从而增加胆汁流量,同时还有抗氧化作用;茵陈可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并有明显利胆作用。同时,三者均有较强的抗菌能力,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思密达具有强大的吸附作
用,可均匀的覆盖在消化道黏膜上,通过黏膜的局部刺激,增加黏液的分泌量,并与之相互结合,使黏膜厚度明显增加,从而增强黏液屏障对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通过吸附患儿肠道内过多的间接胆红素,减少小肠对间接胆红素的重吸收,促使其排出体外,进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使黄疸消退。

茵栀黄口服液、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临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6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