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初探
【摘要】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向城市涌入,蚌埠市沈圩小学的周边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集居地,学校也就成了这些人员送子女上学的首选学校。但由于学生的来源不同,地域差异、个体素质、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初探蚌埠市沈圩小学是一所城郊小学,原身是一所村办小学,由于蚌埠市区划调整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沈圩小学变成了区内一所完全小学。随着务工大军的不断向城市涌入,沈圩小学的周边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集居地,学校也就成了这些人员送子女上学的首选学校。由于学生的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如何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呢?我们进行了初探。
1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工作方法
为了生计,外来务工人员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孩子也被早出晚归,家长们不得不一大早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有的孩子五点多就到了学校,但按规定学校开校门较迟,孩子们只能在校门口等待,有的玩游戏,有的补作业,还有的在马路边上追逐打闹……下午放学,大部分孩子只能自己回家,他们在马路边玩耍打闹,以至很晚才能到家,玩累了,随便吃些剩饭剩菜就睡觉了,生活无规律,安全无保障,学习无目标、无自觉性。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学习成绩退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严重的影响了学校的社会形象。为此,我校召开了专门的会议进行研讨,大家统一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讨论出一套适合我校校情的工作方案,我们决定教师提前上班,早开校门迎接早到的孩子,有组织的帮助孩子复习、预习课程,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耐心的辅导。孩子有了老师的照顾,有了教室这个避风港湾,个个脸上露出了微笑,成绩也有了提高。一位家长曾感动的流下泪来:
“沈圩小学真好!沈圩小学的老师真好!你们早上班、晚下班,全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你们为我们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你们的付出太多了,我们谢谢您们!”老师虽说辛苦了许多,但看到孩子们一天比一天的进步,一天比一天的健康,心里乐开了花,工作干劲倍增,工作效率提高,也促进了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2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发展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段名言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语道破了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大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良好的教育,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农民工子女更不例外。他们不但需要接受有质量的教育,更需要通过良好的教育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外来务工人员大都来自农村,其孩子的文明礼貌、卫生习惯、适应能力都比较差,特别是卫生习惯极差,他们经常不洗手、不洗脸、不洗澡、长时间不换洗衣物、平时经常不吃早饭就来到学校,下课顺地滚爬,身上常常散发着难闻的异味,城里的孩子不愿意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常常投去异样的目光,给这些孩子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包袱。根据这个情况我校开
展了“讲卫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系列活动,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开展自查、互评活动,要求学生从勤洗手、勤洗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物、不吃不洁净的食物(即“五勤一不”)开始,班级设有卫生监督岗,学校设有卫生检查站,同学们积极参与,努力在活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