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分析.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摘要: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的主要手段,财务报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财务信息的真实、公允。而财务报告是内部控制执行的结果,是内部控制实施后的一种表现形式,内部控制的缺陷将直接影响财务报告的质量。对于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建立、评价以及审计中起基础作用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问题,由于内部控制规范中存在着的许多亟待完善的方面,如内控缺陷的概念和内涵界定模糊、重大缺陷缺乏认定标准、有关内控缺陷的规范缺乏细化指导规则等,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识别的困境。本文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通过收集近十多年来在中录的公司,找出由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现问题而被处罚的公司,制成目录。对目录中的公司进行资料的收集、总结和归纳。再对其违规动机及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内部控制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行政处罚;五要素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40年代以前内部控制基本上处于内部牵制阶段,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要远远小于一个人或一个部门,通过不相容职务的分工、账目核对、业务流程及其记录上的交叉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错防弊。其主要目的是防止错误和舞弊,保障组织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内部控制发展到了内部控制制度阶段,为改进审计方式,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于1947年在《审计准则暂行公告》中提出了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审计的概念。1958年,该委员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内部控制进入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美国注册会计协会下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1988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从1990年1月起,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l号》中的相关内容,正式提出“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了对实现特定公司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构成的有机总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及控制程序三个部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文献综述

Srivastava(1983)、Srinidhi And Vasarhelyi(1986)使用工程机械学的理论建立了相关模型,将会计循环和相关控制纳入模型。Barfield(1975)使用Markov过程建立了内部控制过程的时间序列模型。这些模型全面考虑了误差的条件概率,详细地分析了各种内部控制之间的相关性。但是,这些模型的应用并不广泛,主要是因为在实践中使用这些模型成本会比较高,此外,这些模型的假设也难以被实务界接受。
在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方面,(2003)指出 Turnbull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文章使用了社会学关于风险的观点构建了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的讨论,深入研究了这种变化。通过回顾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证明了提供公司治理报告的要求为利益相关者评价公司的风险和管理提供了机会。

在我国,内部控制开始进入规范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内部控制逐渐受到人们的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6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