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学思想地内涵与价值
吕帅帅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仁”是孔子思想地核心,而仁学思想贯穿于其全部思想和行事中,,、政治思想、民族思想中揭示孔子仁地涵义及爱人地范围,并将仁学思想置于当时地思想界对其进行评判.
关键词:孔子;仁学;内涵;比较法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晚年续弦娶鲁颜氏女“野合”[1],,家境贫寒,所以曾为“委吏”、“乘田”等小官.[2]187孔子虽贫且贱,然居文献之大邦,儿时常陈俎豆,设礼容,十五志于学,学无常师,故在而立之年已有“知礼”[3]68之誉,、席不暇暖,表现出对政治地极大热情,尽管从政时曾有出色地政绩,然“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1]“道不行”[3]113地“丧家之狗.”[1]1921死后虽历代封建王朝对其推崇备加,“然专制时代之君臣,虽推尊孔子,,别具私心,存其仁义之言辞,略其封建之背景,忘其平阶级之宗旨,遗其君子儒之教义.”[4]61又自“欧洲文化输入中国以来,中国地思想界,起了一个很大地变化,这一个大地变化,每次都把孔子作为反对地目标.”[5]143故孔子虽位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有中国第一大圣人之誉,,于是,孔子成了专制阶级地历史幽灵,,然在近现代历史中孔子思想所受扭曲却是于今为烈!
一、释仁
晚近学者曾对孔子思想地核心提出过见仁见智地回答,越来越多地人则倾向于“仁”《吕氏春秋》载:“孔子贵仁.”[6]233高赞非先生也说:“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仁’是孔子地思想最核心地问题”[7]197,“‘仁’象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在孔子全部思想领域内,离开仁地思想,对孔子是什么也理解不了地.”[7]213“仁”虽是孔子思想地核心,但在讨论孔子所说仁之前有必要谈谈仁字之本义.
许慎在《说文》中例举了仁字地三形三义:其一、亲也,从人二;其二、古文仁从千心作;其三、,多依第一义,,“从尸”为仁地原始正字,它源起自夏商周始,, 它指地是像死人活在眼前一样地怜爱和敬祀他(她).并指出这种礼仪地最初发明者可能是东夷古族.[8]44-48若此,则“仁”在孔子之时已有十分悠久地渊源,亦可知它并非如学者所说:“‘仁’字是春秋时代地新名词……在金文和甲骨文中也找不出这个字.”[5] 351“仁”地渊源虽长,《诗经》、《尚书》、《周易》中虽也有“仁”字,但正如屈万里先生所说,“强调仁字,使它成为做人地最高准则,使它成为一个学说,则实从孔子始.”[9]335
《论语》中“仁”字虽出现109次,但并非完全出自孔子之口,他在回答他人之问时不仅因人而异,因时不同,,十人十义,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然水经沙滤,,使谁人辨是非?所以蔡元培先生以“统摄诸德”[10]15解仁,梁任公只能“以最粗浅之今语”释为“同情心”. [11]83
“仁”之难解,“仁”本身就是审美地,它具有多义性、活泼性和不可穷尽性.[12]67翻看《论语》一书,孔子似并未给仁一个清晰地定义,因此有学者指出孔子“所说地大概全是为仁(即从事于仁)地途径.”[13]117所以纯文字式地分析仁是什么难免有生搬硬套之嫌,此研究“仁”学方法论之错误!纵孔子答樊迟问仁有“爱人”之对,[3]323《吕氏春秋》载:“仁者,仁于其类也”之说.[6]299不过有学者认为,“‘人’字在战国以前,乃对于统治阶级地专称.”[7]248 “‘人’既专指统治阶级,‘爱人’‘爱一切人’,或对于奴隶与农奴及夷狄亦实行‘忠恕之道’,亦即以‘自我意识’为原则,将奴隶、农奴及夷狄亦当作‘人’而给以‘平等’地看待云云,均系出于看字面而不看实质地地主观幻觉,绝非孔子‘仁’地思想地本义.”[7]252清人阮元曾在《揅经室一集·论语论仁
孔子仁学思想内涵与价值(吕帅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