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作为课程改革的数学教师,面对新课程,就要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数学;情境;生活;实践;快乐学习
数学是一门讲“理”的学科。严密的逻辑推理是数学的主要特点,“理”是数学的灵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突出“理”的教学,这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是枯燥的,不易接受,很难理解。作为课程改革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一点,成为每一名教师的追求目标。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情境、实践、生活来快乐地学数学,有所收获。
一、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产生情感的共鸣,并能上升为情感行为,这样就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运行。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数学。例如,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数数是他的第一节数学课,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上课一开始,我就拿出礼物――智慧姐姐的信,伴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使学生从录音中懂得,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这样就把原来枯燥乏味的说教变成朋友般的亲切交谈,把原本郁闷的课堂气氛变成了美妙温馨的情境,使学生自然感知到,原来数学课是那么的有趣,一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由
“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在实验中学习数学
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就是爱动,因此,我在数学课教学中,让他们动起来,在实践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并提倡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头脑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例如,在讲《分类》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评选“最佳小管家”作为奖励机制,先让学生共同把教室的杂物按品种进行分类,每组选取一样后,让小组学生把小组内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再一次地分类整理,尽量让物品摆得井然有序,整齐美观。
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他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学习本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则更应该与孩子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真是个全新的知识,比较生疏,如果课堂上教师生搬硬套地讲,学生未必能听得明白。课前,我让学生向家长或去附近的银行收集储蓄的有关知识,了解近几年来国家对利率的调整,了解利息税的有关知识,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这节课的重点。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