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松梅傲雪
一、教学目标:
(一)欣赏并聆听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及京剧曲调《卜算子?咏梅》,感受并体验音乐所表现出革命者的崇高品质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能够运用与音乐相关的姐妹艺术进行创作,抒发内心情感。
(三)能够了解古代曾候已编钟的相关背景及它在我国音乐史上的主要价值,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思路: 本节课以学习和欣赏现代京剧为主, 从中感受体验古人和革命者的崇高品格与伟大胸怀。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理解音乐,想象音乐,允许学生大胆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第三单元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特点,并学唱了《唱脸谱》,在本节课中可以减少对京剧的介绍,在欣赏《卜算子?咏梅》时,以学生自主学号的意义。把本单元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和《卜算子?咏梅》放在一起,感受古人和革命者的伟大精神。三、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1、现代京剧《沙家浜》剧情简介搞日战争时期,江南一个集镇——沙家浜,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了十八个伤病员,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伤病员,由******的地下工作者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养伤,他们和群众生活、战斗在一起,军民结下了鱼水深情。阿庆嫂以开茶馆为掩护,抓信敌人的弱点,和敌人周旋,最后新四军革命主力回兵东进,直插沙家浜,旭日东升,红旗招展,沙家浜重回人民手中。 2、《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是《沙家浜》中的一个选段,表现了指导员郭建光和众伤病员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顽强斗争的坚定意者和崇高革命精神。此唱段没有按传统京剧程式设计, 而是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进行的, 一开始用了西皮导板,一句庄严有力的引子带入了一个严峻的暴风雨来临的险境之中, 从一开始就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一段打击乐后是伤病员战士的齐唱, 一板一眼的快板,行腔这个动机开始,从高音区转入中低音区,然后逐渐向中高音区发展,到“也难轰”,长气息拖腔,力度加强,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打击乐后, 唱腔的语气更加坚定有力,最后像在高青区,把音乐推向全曲的高潮结束,全曲表现了一种英雄气概,使歌者、听者如身临其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3、《卜算子?咏梅》题解《咏梅》。歌咏梅花,咏,这里指托物寓意或写物寄兴。这种诗词,我国古代称咏物诗、咏物词。据****广东省委 1977 年文载:“1961 年 12 月,毛泽东同志去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作准备。闲暇时,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深有感触,感慨万千,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咏梅词。通过对梅花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开放和迎春而不争春的描写, 表现了无产阶级崇高的********风格和坚强的战斗精神。京剧曲调的《卜算子?咏梅》是孙玄龄用京剧曲调为毛泽东的词谱写的一首京剧情唱曲。该曲较好地提揭示了毛泽东对梅花高贵品格的赞颂之情。曲作者运用了京剧音乐的写作方法, 如运用不同的节拍, 用曲调的自由变化展开法,速度与
第六单元 松梅傲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