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第一课时
《月光启蒙》教案
月光启蒙
月光启蒙
学校: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第二实验小学
姓名: 崔瑞英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 小学
学科: 语文
课时: 第1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
(3)自学课文,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教学课题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教材分析
1. 设计意图: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言美情浓”,饱含“诗情诗意”。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促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诗化的教学语言,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文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抒发情感、喷涌真情,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从而涵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倡导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再度开发,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努力构建诗意的、文化的语文课堂。
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新词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领会“月光启蒙”所表达的内涵。通过朗读歌谣感受母亲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
《月光启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欣赏“月光下的美景”,触景生情,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引出课题,导入新课。再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顺课文,思考: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你从哪儿能读出来?引领学生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质疑并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歌谣童谣部分,并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找读法,练读歌谣,师生打节拍朗读童谣,体会童谣的情趣与内涵。指导学生读民谣童谣,谈感受,感悟民间文学的魅力,体会母亲的教育智慧,理解“月光启蒙”深刻内涵。然后,放手让学生自读母亲为“我”讲神话故事和说谜语让“我”猜两部分内容,理解母亲启迪了“我”的智慧,放飞了“我”的想象。最后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并放音乐,再次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进而由作者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启蒙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思想教育结束全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月光启蒙》。
【百度图片】月亮http://image./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4%C2%C1%C1&in=31298&cl=2&lm=-1&st=&pn=33&rn=1&di=130053348585&
月光启蒙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