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专题
二○一六年第12期
中共重庆市九龙坡区成人教育发展中心支部委员会 2016年6月21日
吴书记党课内容:
坚守信仰力量永做时代先锋
95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诞生,走过井冈烽火、雪山草地、延安宝塔、天安门前,引领亿万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砥砺前行、在改革进程中扬帆奋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曙光,开启了逐梦前行的新征程。
历史昭示未来。“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使命和职责是什么?”“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从中央国家机关到边疆基层支部,从大型厂矿的党组织到田间地头的党小组,一个多月以来,这些最基本但又最关键的问题在8700多万党员中引发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今年4月以来,中央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认真领会中央精神,迅速传达中央要求,联系实际精心部署。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泛开展,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都学了起来、做了起来,使信仰追求、责任担当、为民宗旨不断深入每个党员内心,坚定了大家在实践中永做引领时代进步先锋的信念追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国内背景: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沉重压迫和残酷剥削,严重地阻碍了生产了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各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无数爱国志士高举翻地反封建的大旗,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各种黑暗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但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或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有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找到出路,都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必须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中国之文化土壤与西方不同20世纪初的社会精英试图通过全盘或接近全盘式的学习西方政体来改良中国社会多半以失败而告终。比如区域高度自治的政体在美国就行得通美国以“独立宣言”立国,其中着重宣扬人性自由和权利的重要性,州与联邦之间的关系是“分离且自由”的,各州的经济、司法等事务均高度自治,一个区域的人们按照他们之间的契约相互协调一个共存的自由生活。这也使得分治原则下的联邦政府看似权力松散,却足以维系国家的统一并使其日益强大。他们所依赖的正是自由和不干涉区域自由前提下的互利共存。但是这样的制度如果照搬到中国则会出问题。中央集权应该是最适合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一种模式,这也应该是不断吸取历史教训的结果。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地方势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和控制的时期,必然是军阀割据,战乱纷争的时代。中国自宋以后逐渐意识到中央集权的重要性,藩镇的独大必须加以遏制,到明朝更是将中央集权发挥到极致,乃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发展。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再一次提醒人们,区域自治终究是行不通的,只会让国家愈发的混乱。地方势力难以均衡的问题一直延续到蒋介石执政时期,并且可能是其最终垮台的一个
简报-两学一做1重庆九龙坡电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