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要求归还余村(余氏祠堂基)报告
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家族和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国有史、
方有志、族有谱、人有传。孙中山先生谈到国家与宗族关系说: “先
有家族,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是国家。 ”恩克斯在《家庭私有制与国
家起源》一书论证,人类社会先有家庭私有制的产生,才有国家的起
源,只要国家存在,家族和宗族就必然存在。
唐末始祖同公到余村开族, 余村余氏宗祠始建于北宋初, 北宋时
家族举办义学供族子弟及乡邻小孩念书, 南宋、元时期办(龙山书院)
和(原道书院)。
余氏先贤:余尧弼、余时言、余端礼《南宋名相》留名于宋史记
传世;余德让江西通志和广信府志有传录。余申著《梅溪讲义》 ;余
祚徵著《文斋文集》四库传书收编目录传世;余 玠 博山寺《粟如瀚禅
师语录六卷》古今书集嘉兴大藏经收藏传于世; 是余氏家族文化魁宝,
也是广丰地方文化遗产, 余村家族祠堂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群众
基础,维系家族团结睦邻与保持乡村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明永丰县志、 广丰地名志、 清同治广丰县志 “乡居好” 篇文均有记载。
余村是广丰余姓氏发源地, 分支房: 少阳乡有少阳、 养塘、双塘、
大石乡、余坞、芙蓉、郭山宅、背后、下坊镇三里塘、大尖山、横山
镇双峰、 廿三都、 三十二都塘村、 二都上余、 下余、五都池沿、 项家、
县城鸟林街、上饶县上泸畈等余氏。本村余姓有 1600 余人口,广丰
余姓人口有 5 万多。均同根一脉传承。
余村祠堂原址: 上下二栋,每栋五直四间一厅, 每栋 300 余平方,
中间余基,两边余基,总面积 3500 平方。徽派建筑、翘檐飞角、雕
梁画栋、精工细雕、规模雄伟。柱子粗大、是广丰所有宗祠规模数一
之上。上栋五直 1950 年土改政策安置地主富农;项育塘三兄弟各一
直、李杏发一直。下栋五直 1990 年,上栋 2002 年;余村村委会以王
河、项位庆为首强令拆除。十多对功名旗杆石,破坏造成无法估量有
价值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毁我余氏千年宗祠,建小学校址。
根据国家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法律和政策, 从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
谐方面考虑; 1950 年 6 月 28 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四章特殊土地问题的处理第二十一条规定:名胜古迹、历史文物、
应妥为保护。祠堂、 庙宇、寺院、教堂及其他公共建筑的房屋,均
不得破坏。 1953 年 6 月 20 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内地字 (53)第
199 号给浙江省民政厅请示的批复中指出;祠堂关系中国数千年人情
风俗,而且与老百姓祖宗有血肉关联的组织机构,应以不征用为原
”
则。 1957 年法研字第 1 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祠堂产权问题的
批复》:祠堂房产和产权不宜确定为一人所有,也不宜收归国有,而
应指定适当的人共管。 1968 年 4 月 21 日《国家房产管理局关于房产
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复函》二、 关于祠堂庙宇等产权的问题,
情况比较复杂,过去全国业务统一的规定,目前原则上维持原状,不
要随便加以拆毁的规定。更不能因此而变为其国有财产的法律依据。
2003 年 12 月 10 日,网易新闻中心刊登了《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
江西万载县委县政府用极端的手段下文清理全县宗族祠堂, 把各姓祠
归还余村宗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