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的红色历史
毛主席作出战略决策
八路军四纵东进与冀东大暴动
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
密云东部地区抗日根据地
党领导抗日军民进行英勇斗争
(1)白乙化和“知识分子团”
(2)包森十三团“剑吼长城东”
(3) 密云人民的杰出代表邓玉芬
毛主席作出战略决策
密云的重要战略地位:密云是控制我北、平西地区的战略纽带和交通走廊,是战略反攻,收复东北,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前进基地。
密云县的复杂环境:抗日战争时期,密云县处于伪满洲国和伪华北政府的结合部,西北部长城以外地区属满洲县,长城以内地区属伪华北密云县,所谓“一县两国”。同时密云又以潮河为界,被划分为两大战略区:潮河以东属冀东地区,潮河以西属平北地区,可谓“一县两区”。日伪统治极为严密。
1937年8月,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议“红军可出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1938年2月,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雾灵山为中心之区域,有扩大发展前途,但是独立作战区域,派去部队须较精干,且不宜过少,军政党领导人员需有独立应付新环境之能力,出发前须作充分准备。”
八路军四纵东进与冀东大暴动
为落实毛泽东的指示,1938年6月,宋时轮、邓华领导的八路军第四纵队经平北挺进冀东,策应冀东大暴动,开辟根据地。 四纵东进途中,在密云、滦平交界的云蒙山西部建立了昌(平)滦(平)密(云)联合县。6月下旬,又在密云镇罗营建立了密(云)平(谷)蓟(县)联合县,并建立了聂家峪中心村等抗日村政权。这是密云地区最早出现的抗日民主政权。两个联合县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四纵筹措粮款,因此在同年10月四纵西撤时相继撤销。
7月,冀东抗日大暴动爆发,20万人参加,组建了7万余人的冀东抗日联军。密云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暴动,密平蓟地区游击队发展到2000多人。但是由于对敌形势估计过于严重,10月,八路军四纵和冀东抗联西撤平西。途经密云白河时受到日伪截击,损失惨重,大好成果几乎毁于一旦,抗联到平西的仅1200余人。李运昌率2000余人被迫返回冀东,坚持游击战争。中共党史:四纵和冀东抗联向平西转移,这个决定是不正确的。四纵西撤时,留下3个支队,其中第三支队在密云东部等地坚持游击战争。
党领导抗日军民进行英勇斗争——白乙化和“知识分子团”
白乙化(1911-1941),辽宁辽阳人,北平中国大学毕业,参与领导一二九运动,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副司令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团长,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极具个人魅力的抗日民族英雄,被誉为“小白龙”,是我军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今北京地区的最高指挥员,为建立平北抗日根据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战争时期,密云潮河以西地区建立乙化县来纪念这位英雄人物。 白乙化“知识分子团”:十团被肖克将军誉为“知识分子团”,是中最高的部队,72名大学生,大部分是东北流亡学生。十团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能吃苦、能战斗。他们转战在伪满洲国里,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大部分为国捐躯。
党领导抗日军民进行英勇斗争——包森十三团“剑吼长城东”
包森(1911-1942),陕西蒲城县人。八路军冀东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团团长,被叶剑英誉为“中国的夏伯阳”。1939年4月,活捉前来捉拿自己的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震动日本朝野。1942年1月,果河沿战斗击溃2000多伪军。1942年2月17日,包森在遵化野虎山战斗中壮烈牺牲。天津电影制片厂拍摄《剑吼长城东》记述了包森的英雄事迹。
党领导抗日军民进行英勇斗争——密云人民的杰出代表邓玉芬
密云的红色历史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