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调查对象 一34
二、调查语料 一34
三、调查目的 ..34
四、调查结果 ..34
第二节留学生习得汉语紧缩句的偏误原因 .38 一、目的语知识学习不到位 38
二、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39
第四章关于留学生习得汉语紧缩句的教学建议 42
第一节强化紧缩句的理论研究 42
第二节完善紧缩句的教学法研究 42
第三节完善教材的编排和练习设计 .44
第四节针对留学生偏误的具体教学策略 .46 第五章紧缩旬教学设计案例 48
结语 .51
参考文献 。52
附录一 54
附录二 58
刭}j射 .6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5
独创性声明 。66
万方数据
绪论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针对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是对外汉语
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课题研究,影响广泛而深远。这种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以指
导实践为原则,有效地发现和探讨留学生的汉语学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该研究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理论指导。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语法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理论成果
也极为丰富。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虽倾向于句法研究,但其中对于汉语紧缩句的研究较为薄弱,这并彳i是说留学生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少或是不重要,与此相反,汉语紧缩句学习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口语交际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较为常见。汉语紧缩句是一种很特殊的句式,本体研究成果丰富,但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却少之又少。本研究以对外汉语紧缩句的教学研究为重点,旨在揭示其特点。
(二)选题意义紧缩句属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范畴,所构成的结构较为复
杂,对于留学生来讲,难度系数较高,由于汉语紧缩句的语法特征相对独特,与其他语言系统相比较,在普遍性的同时又存在特殊性。使得汉语紧缩句成为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
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紧缩句时,出现了诸多差异,不能够准确分辨,不能全面地掌握其规律特点,造成了使用上的混淆。导致留学生在使用紧缩句的过程中通常表现出一种回避的态度。目前,学术界在这方面的教学研究不能够有效指导实践教学。针对于此,特进行汉语紧缩句教学研究,旨在于揭示其内部规律与特点,方便留学生学习。
万方数据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选择一套实用价值高的对外汉语教材应是开展教学的首要出发点。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应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笔者通过对语言本体的介绍、教材间的对比分析、留学生习得调查及教学法研究展开本篇沦文的创作。
二、研究现状综述
紧缩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复句,紧缩句的语义语法功能较为丰富。语言的实际功用促进了紧缩句的存在和发展,学术界已对其本体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
(一)紧缩句特点研究现状刘月华(2001)认为紧缩句是以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句子,是由复句紧
缩而形成的。其谓语部分包含两个陈述内容,这之间存在承接、条件、让步、因果、转折等关系。两个谓语是各自独立的存在。之所以说用单句表现,是因为其两个谓语之间通常不用连词连接,而是用一个或一对关联副词(有时也不用)将其紧缩在一起,没有语音停顿,不会出现逗号,看起来像单句。大部分的紧缩句可以扩展成复句。紧缩句的运用可以使一个较复杂的思想行为用简练明晰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是方便交际的。且在长期的理论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紧缩旬的结构类型是有限的,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观臆造、突发奇想是不切实际的。有的紧缩句还包含多重关系,被称为多重紧缩句。她认为紧缩旬虽有两个谓语,但通常只在句首出现一个主语。
黄伯荣,廖序东(2007)认为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特点是语气上紧, 显得紧凑,隔断分句的语音停顿消失了。紧缩旬通常使用关联词语表达分旬问的关系,关联词语大都是副词。在表示多重复句关系的紧缩句中通常都有随对方的便的意思,有时带有不满情绪。他们认为紧缩句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承前省或蒙后省,可以全省或全不省。
胡裕树(1981)认为紧缩句是偏正复句的紧缩形式,分句之间的停顿被取消, 有一些词语也被省去。他认为紧缩句的主语形式有两类,其一是构成复句的分旬各有主语,可这些分句已紧密的粘合在一起,分句问没有明显的语音停顿。其二
万方数据
绪论
是整个句子通常只有一个主语,这种复句一般有同定格式。邢福义(2001)认为紧缩句是音距消失,分句凝合的复句变异形式。在语音
和结构上都是紧缩的,即取消了句中停顿和句中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类型特殊, 形式上与单旬相似,但语义上含有复旬关系。无论是哪种,在分析句子结构关系时,都要指明它所包含的复句关系。从紧缩后的结果来看,紧缩句
对外汉语紧缩句教学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