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指导
摘要: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要求及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等为幼儿创设的活动。区域活动要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离不开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和适宜的指导。幼儿园应带给幼儿科学、健康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环境;区域材料;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120-01
幼儿园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任老师”。环境,已成为幼儿教育和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幼儿园区域活动就是为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它重视的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和主动发展;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注重的是幼儿当下的生活和发展。区域活动不仅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且本身经常就是教学手段,区域活动的材料很多时候就是教学材料。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以下问题:活动形式单一,或将区域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虽设置了区域,但物质材料缺乏,或只按教师的意图,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不能引起孩子参与的兴趣。教师的指导方法不适宜,缺乏活动规则。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
1、具体形象的区域环境是幼儿活动的前提条件。
区域环境创设的出发点是方便和有益于幼儿的活动。如将室内空间用软垫、钢琴、柜子等划分为几个区域,保证幼儿参与不拥挤,各个区域活动不冲突,将桌椅放于区域当中,使幼儿可以方便地拿取材料操作。不同区域的特色也是环境创设的注意点。
如阅读区布置古色古香的毛笔字标题“品味书香”,古人翻阅万卷书的图画,“爱书公约”等;构建区周围贴上长方形、半圆形等几何图形和构建好的轮船、飞机形象,取名“拼吧”“小小建筑师”等。不同特点的区域氛围,能吸引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引发幼儿活动的直接动力。
2、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创造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
用宽松、温馨的环境吸引幼儿身心放松地参与,使环境中的每个人包括幼儿和教师都感到自在和愉快。使幼儿可以尽情地释放性情,如同伴间的友好相处,紧张后的自由放松,经验和技能的逐步积累,操作的运用自如,竞争的积累角逐,成功后的自我陶醉,失败后的自我解嘲等。同时,幼儿对规则的遵守,自我行为的控制,合作活动的组织协调,都是在隐性环境中逐步提升的。有意义的环境是能够引发和支持幼儿主动获取有益经验的,是充分展示幼儿经验、想法、表达、表现的,是不断与幼儿“对话”的,促进幼儿发展的看不见的教育力量。包含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了解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对每个幼儿都怀有同样的爱心与情感,对所有幼儿都抱有期望和信任,满怀爱心和耐心地期待幼儿发展的结果。
二、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为幼儿有效开展区域活动提供物质支持
1、投放材料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多进行独自游戏,以独立操作为主;他们动作粗大,灵活性欠缺,所以活动空间需要比较大;他们喜欢咬、摸玩具,因此活动材料不能太小,避免吞食,并要消毒干净。小班活动区要突出温馨,童趣,情景,简单,可操作。中班幼儿抽象思维提高了,理解力、自控力都得到了发展,合作竞争意识加强。活动区应突出自主,规则,探索,学习交往。大班幼儿社会合作性强,而且兴趣丰富,活动区特点应突出真实,挑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指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