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方式网格化创新
【摘要】网格化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抉择。近年来,各地坚持“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工作目标,致力于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尤其是在基层社会领域,网格化管理从理念到实践发挥了新的作用,体现了创新价值,促进了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手段,网格化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抉择。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积极实践探索“网格化管理”的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基层群众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全国整体的社会治理能力。尤其是城乡基层社会,它不仅是当代中国全面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点领域,也是我国致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必须高度关注的着力点。切实加强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探讨和实践探索尤为重要和必要。
网格化管理问题的提出
网格化管理是基于网格技术的一种现代管理技术、管理理念、管理思路。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实为
“网格化”,是指将管理区域按照一定标准,从地理空间上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即我们所说的“格”,各个单元“格”又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流程再造等有效机制,实现相互联系、联动,从而消除部门壁垒,形成一张张“网”,此为我们所称的“网格”。故笔者认为,网格化管理,就是在保持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结合人文、地理和现有的建筑布局等因素,把管理区域划分为若干责任网格,将人、地、物、事、组织都纳入网格进行管理。
网格化管理的提出。北京市东城区“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课题组从东城区实际出发,提出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构想。该模式运用网络地图技术,将东城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管理单元,将“万米单元网格”和“城市部件”两种管理法结合起来,将其事和物作为管理客体来确定网格责任人,以便为辖区群众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2005年7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拉开了东城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遍地开花的序幕。之后,城市网格化管理特别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应用势如破竹,影响与日俱增,产生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各地、各领域也陆续开始了网格化管理的尝试。
网格化管理的依托平台。网格化管理需依托几个平台:一是社会管理信息平台,主要为各级领导提供科学依据、辅助决策,为区(县)、街道(镇)、社区(村)各级网格开展工作提供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基础数据平台,如地图信息模块、小区信息模块、人口信息模块、建信息模块、计划生育信息模块、治安信息模块等等。三是统计分析平台,如智能化统计当前系统内所有数据、柱状图一目了然、饼状图全盘分析、案情分析,疏而不漏等。四是社情民意平台,即对街道、社区、网格以内发生的事件、民众的矛盾纠纷、问题隐患以及社会治安等事件的调处整治、督办督查等服务办事平台。五是评比平台,包括日志管理模块和绩效评估管理模块。六是指挥中心平台。七是系统管理平台。八是百姓互动平台,主要为百姓提供一个和各级管理人员互动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人民群众可以将其意见、建议或者看法等随时发表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急,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
网格化管理的要义。近年来,网格化以其很强的适应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出现在税务管理,生物医药、电子商务、林业乃至战争领域等各个领域。如今在社会管理领域,网格化管理也被广泛地运用,效果也较显著。首先,网格化管理将管理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将应对问题变为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网格化管理在管理对象、过程以及评价上更加凸显了管理手段数字化的优势;最后,网格化管理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规范统一,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环节、步骤形成一个闭环,这种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大大提升了管理能力而且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基于这些功能优势,如果说过去是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那么,今天就是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网格化管理的模式
城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东城区进行的网格化管理尝试,创造性地设计了静态码+动态码的编码规范,制订了“三级平台、四级管理”工作程序以及六步闭环事件处理规范,提出了社会事件六步闭环业务协同法。将东城区17个街道的205个社区,划分为 589个网格,依托5大数据库群、6大技术平台的云中心进行管理。把社区、网格和职能部门等各个管理单元通过互联网和通信网联系起来,开展网格化的社会服务①。湖北宜昌市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穿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始终,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运行、全程化服务三大板块为中心,尝试了“一本三化”管理服务模式。该市将城区121个社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将网格
社会治理方式网格化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