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金沙故道
永定河,俗称浑河、不定河。上游发源于山西省阳高、宁武两县,经张家口、北京、廊坊、天津地区东入渤海。此河含沙多、流量大,多次泛滥改道。1870—1956年,决口改道65次;1698—1772年改道6次。使京南、霸北、涿东、武西数百里内,皆为故道,河水任意游荡,固安、永清、廊坊最甚。据载,清嘉庆41年,“暴雨数日,洪水决堤,怒涛奔流,吼雷战马,城即沼,民即急矣,”此次水患,固安城南的吉城被淹没。现今地面2米以下尚可见到当时锅台和土坑。进入二十世纪后,特大洪水有3年,解放后特大洪水有2年,一般洪水有4年。原安次县城关北明代刘尚书丈余墓碑仅余1米。为治理水患,清朝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固安县南房上村于成龙墓]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清顺治十年(1653年)移居固安县南房上村。康熙年间授通州知州,曾任直隶巡抚、河道总督,奉旨修治永定河。康熙三十八年九月以病乞假,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卒。墓中碑刻铭文为康熙皇帝御笔,后有不少学士拓临。“文革”期间,墓地遭严重破坏,现仅存汉白玉石碑、石像生等遗迹。
[回龙亭碑] 位于安次区朱官屯村东,石碑阳面文字尚完整,内容主要是颂扬乾隆南巡路过永定河及拨款疏浚河道的功德,并记载了康熙三十年(1698年)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间永定河六次改道的水文资料。侧面有乾隆御笔题诗一首。
在永清县泥安村至曹家务一带,可以看见1947年以前的永定河古道,为高出地面数米的指状缓岗。
吕端故里
吕端(935—1000),北宋大臣,幽州安次(今廊坊市广阳区)人。父吕琦,后晋兵部侍郎,以荫补官。至道元年(995年),继吕蒙正为相,太宗赞他“大事不糊涂”。他告老退居乡间,死后安葬在龙河之滨的古县村西北,据说只有一部《论语》陪葬。
永清县大辛阁辽代石塔
廊坊名胜古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