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冠礼的道德意蕴
之
摘要:中国自古就有 “礼仪之邦 ” 称, 礼作为一种伦理制度, 一直支配着传统 社会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
思维观念, 并起着化民成德的作用。 有“礼之始 ”之称的冠礼在古代中国地位非常重要, 它在帮助个体顺利
成 ,
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的同时又引导其进入礼的社会语境。 冠礼是以仪式为载体的 “ 德之教 ” 通过具体而
生动的礼仪活动来启发和 教育 个体,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冠礼具体仪节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今
天依然值得我们重视。
关键词:冠礼;道德意蕴;礼仪。
礼 之
中国自古就有 “ 仪之邦 ” 称, 礼作为一种伦理制度, 一直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 并起
史 伦
着化民成德的作用。正如 国学 大师柳诒徵在其《国史要义 ・ 原》中所说: “ 理者,礼之本也,仪节者,
可 形
礼之文也。 ” 见, 伦理道德 是礼的根本精神,各种具体的仪节是礼的外在形式。仪节与伦理道德是 “ ”
神 的
与“ ” 关系,它们彼此相互依存,那些看似繁复而琐碎的仪节其实是古人精致而意味深远的 文化 设计,
礼 之
其中蕴涵着极强的道德意蕴, 失去了具体的仪节与礼仪活动, 礼的道德精神则无从展现。 有 “ 之始 ” 称
的冠礼在古代中国地位非常重要,是嘉礼中重要的典礼,它在帮助个体顺利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的同时
二 。
又引导其进入礼的社会语境, 正所谓 “ 十而冠, 始学礼 ”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礼仪活动来启发和教育个体,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本文拟通过对冠礼的具体仪节的叙述来分析冠礼所蕴涵的道德象征意义和
道德教育功能。
一冠礼的主要程式。
仪式总是通过语言与身体的程式化动作来完成的,冠礼主要由给冠者加冠、取字以及以成人身份进
士
行社会交往等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仪节、礼辞以及身体的程序化动作所组成。根据《仪礼 ・ 冠礼》及
冠
《礼记 ・ 义》,士阶层以上的贵族男子到 20 岁时,家庭要在宗庙中为之举行冠礼,冠礼的具体程序和
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1. 筮日、戒(告)宾、筮宾、宿(请)宾及赞冠者。
成 ,
冠礼是古代社会的 “ 人礼 ” 是古代贵族青年必经的重要生命礼仪, 只有行过冠礼后的人才被社会承
认,古人对它非常重视。凡是重要事情,古人都先要卜问吉凶,然后根据占卜结果行事,所以行冠礼之
冠
前,要用占筮来决定举行冠礼的日期及来宾。《礼记 ・ 义》云: “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
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主人(冠者之父)请筮人在庙门前占筮,筮人通过蓍草茎占筮
筮 。
来决定行冠礼的日期,这叫 “ 日 ” 确定举行冠礼的日期后,冠者之父或兄到宾家(主人的僚友)邀请并
戒 。
告知行冠礼的日期,称为 “ 宾 ” 在举行冠礼前的第三天通过占筮选定为冠者加冠的主宾,主宾选定后,
宿 。
主人前往邀请,称为 “ 宾 ” 最后主人再用同样的礼仪为主宾选择一位助手,即帮助主宾行冠礼的人,称
赞 。
为“ 冠者 ” 加冠地点选在祖庙。这一切都表明冠礼是一项极为隆重的仪式活动。
2. 为期。为期,就是约定举行冠礼的具体时间。
参加冠礼的主要人员确定后,在举行冠礼的前一天黄昏,主人集合将冠者的众兄弟在庙门外与有司
及摈者(有
中国古代冠礼的道德意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