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的功能》之
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教学对象: 临医、基医本科
教材:《生理学》(人卫六版)
南华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李良
1、适宜刺激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换能作用
3、编码作用
4、适应现象
南华大学医学院李良
1.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
南华大学医学院李良
红外线、无线电波
20~20000Hz
超声波
1.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380~760nm
γ、 X、紫外线
次声波
南华大学医学院李良
强度阈值:适宜刺激能引起感觉传入冲动
产生的最小强度。
重压眼球产生光感
时间阈值
面积阈值
感觉阈值
南华大学医学院李良
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各种能量形式刺激
其幅度、持续时间、方向反映刺激的特性
感受器
感受器电位
发生器电位
动作电位
传入神经
生物换能器
南华大学医学院李良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波形
南华大学医学院李良
Ⅰ刺激性质的编码
Ⅱ刺激属性的编码
Ⅲ刺激强度的编码
3.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coding):
换能过程中:
刺激信息→动作电位特定序列中
南华大学医学院李良
适应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南华大学医学院李良
窦-弓压力感受器、痛觉、肌梭
4.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adaptation):
快适应感受器:
慢适应感受器:
嗅觉、触觉
重新接受新刺激→不断探索新事物
进行持续检测→随时调整机体功能
对刺激的变化灵敏;
适于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
仅刺激开始不久冲动频率微降
之后较长时间维持于此水平
南华大学医学院李良
感受器特性-控件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