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正解——徐伟刚
第三节历法与八字大运起例
历法与八字起例
所谓历法,就是指推算年、月、日、时的长度和它们相互之间关系制定时间顺序的法则。我们今天知道。地球公转造成的四季轮回现象在时间周期上就用“年”来表示;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的朔望现象的周期就用“月”来表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在时间周期就用“日”来表示;至于“时”的概念,则是对“日”概念周期的细分。历法充分研究年月日时的天文依据,特别是日、月、地球之间的相互对应位置与关系。中录就是用六十花甲子来描述的,其有四种具体纪时方法。一者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六十甲子从甲子年开始计算,第二年为乙丑年,第三年为丙寅年……依次类推排上六十一圈,周而复始。至于何年开始第一个甲子年,史料未作详细记载。明代有学者迷惑,以为第一个甲子年应当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第一圈,否则的话此六十花甲子纪年无从说起有何道理。此一困惑问题就涉及到纪年的本质问题,《三命通会》中对此有一定的解释与回答,可以参考思索。像一般万年历都会具体注明年份的支干。如2003年支干为癸未,04年则为甲申……又可逆推如1984年为甲子年,1989年为己巳年之类。八字就是以人生年生月生日生时的支干纪时的四个天干和四个地支组合而成的,又因纪年月日时的不同层次,古人又称八字为四柱:年柱、月柱、日柱和时柱。每柱共有干支二字,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成。年柱就用出生年的支干来表征。比如其人生于1980年,其纪年为甲子,则其八字中的年柱就是甲子二字。又如某人生于1945年,其纪年为乙酉,则其人八字中的年柱就是乙酉两字,其他以此来推。
二者干支纪月法。支干纪月法要分二步来走,第一要明白节气与地支的配合。正月立春后月建为寅,二月惊蜇后月建为卯;三月清明后月建为辰,四月立夏后月建为巳;五月芒种后月建为午,六月小暑后月建为未;七月立秋后月建为申,八月白露后月建为酉;九月寒露后月建为戌,十月立冬后月建为亥;十一月大雪后月建为子,十二月小寒后月建为丑。纪月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但天干是活动的。有口诀云: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若问戊癸何处走,甲寅之上好追求。这口诀的意思是,每年十二月的天干跟地支相配,是由当年天干所定的。比如甲己之年丙作首,就是指甲己之年的正月建寅,所配天干就是丙,第一个月的纪月支干就是丙寅,那么二月丁卯、三月戊辰就可排出来了。其他乙庚之年头月支干就是戊寅、二月己卯、三月庚辰……也可类推出来。排八字中的月柱支干,主要看其人生日在何节气之中。如某人生于立春后惊蜇前,则其人就算生在寅月。如某人生于立夏之后芒种之前,就算生在午月。再配上天干就可以知晓是月日柱支干了。三者支干纪日法。日柱支干可以直接从万年历中排出。要说明的是,每天都是前夜23点钟为子时之首到每晚23之前为一日,即于时为日与日的分界。如某人生于1932年10月1号,一查万年历其日纪支干字为乙未,则乙未就成为八字中的日柱。
四者支干纪时法。掌握时柱支干,要明白二项内容。一者古代地支纪时辰跟北京时间的对应关系:子时夜23点——1点;丑时1点——3点;寅时3点——5点;卯时5点——7点;辰时7点——9点;巳时9点——11点;午时11点——13点,未时13点——15点;申时15点——17点,酉时17点——19点;戌时19点——21点,亥时21点——23点。第二要明白时干起法,即按“五鼠遁”口诀来套: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起何处,壬子是真途。
其口诀表明甲己之日的时辰为甲子、乙丑、丙寅……来顺排,乙庚之日的时辰为丙子、丁丑……来顺排。地支固定不变,时辰天干由日柱天干来定首位那个字,首位子时的所配天干一定,则丑时、寅时……等时辰的天干就可以相应排出来了。
例1:某人生于1932年三月初三丑时
1932年为壬申年,其人年柱就是壬申。当年是月三月初三在清明节第三天,所以知晓其月柱地支字必是辰月。按“丁壬壬寅顺水流”口诀去排年每月支干:正月壬寅、二月癸卯、三月就是甲辰,可知其人月柱为甲辰二字。三月初三在万年历上对应的是己亥,则其人日柱就是己亥两字。其人生于丑时,要求丑时天干。先按日干己字,按甲己还生甲来排是日时辰:甲子时、乙丑时、丙寅时……可知丑时配为乙丑时,其时柱就是乙丑。综合以上四柱干支,其八字就是:壬申年甲辰月己亥日乙丑时。很多人由于时辰不明,就可以用六字来推算,千万不要胡乱杜撰一个时辰来凑合,宁缺不滥,是为研究命学最务实的态度。
二、大运与流年起法
一、起大运我们知道生辰八字是建筑于“天人合一”基础之上的,大天地的演化主要是以四季十二个月流转完成的“岁功”。因此古人造命立运,也是完全防效大天地的造化,以月令的顺排逆排来表示个人“小天地”的变化。大致而言,阳男阴女
八字正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