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二版)
黄玲主编
第12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王丽君
主要内容
第1 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2 节化脓性脑膜炎
第3 节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第4节脑性瘫痪
学习目标
、脑膜炎,脑性瘫痪患儿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治疗要点、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要点、护理诊断/问题。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护理措施。
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脑的生长发育较快,年龄越小,生长发育速度越快。
(2)脑回较宽,脑沟较浅,皮层较薄。
(3)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化较差。
(4)神经髓鞘形成不完善,婴幼儿睡眠的时间长,遇到各种较强的刺激易出现惊厥、昏迷。
(5)婴幼儿腰椎穿刺的位置低,以4~5腰椎间隙较为安全。
1. 小儿脑和脊髓的发育特点
(1)外观:清亮透明。
(2)压力:~
(3)细胞数:不超过10×106/L(新生儿20×106/L)
(4)生化:~
氯化物118~128mmol/L
~(~)。
(1)出生时已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吸吮反射、颈肢反射。
(2)出生时即存在,终生不消失的反射
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
(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4)病理反射
2岁以内引出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可为生理现象
若单侧阳性或2岁后仍出现结合临床考虑是否为病理现象
(5)脑膜刺激征
生后3~4个月克匿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弱阳性无病理意义
3. 神经反射特点
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概论
■定义:化脓性细菌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
■婴幼儿多见:抵抗力较弱,血脑屏障功能差
■临床特点: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昏迷
脑膜刺激征阳性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致病菌致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年龄小免疫力低
血脑屏障功能差
先天性缺陷
2. 病原菌:随年龄而异
婴幼儿—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12岁以上—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
新生儿—大肠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