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欣赏音乐 提升审美.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欣赏音乐提升审美
摘要:音乐欣赏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教学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如果你面对一曲好听的音乐而无动于衷,那么你也许就没法真正去领会音乐欣赏的真谛。
关键词:音乐教学; 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31-002
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思考认为,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学生的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审美活动的主导。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去。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直觉力、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力等。更好地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种方法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灌输式进行了改革,而且有利于主体作用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认识发展,也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养成等。
一、教师的介绍要详略得当,不要总是滔滔不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作以介绍。但这种纯知识性或理论性的介绍要尽量删繁就简。要抓住乐曲的重点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绝对不可过多地讲解。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不要强加意志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也这样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对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要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一些近现代作品,绝对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就如同巴赫的音乐作品,有的人竭力推崇,但有的人就不喜欢。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诸如“这是某某音乐大师的创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多好听呀!”等等语言威慑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三、音乐欣赏要因材施教,不要一概而论
音乐有不同类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这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分层次进行教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学生而施教。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外来民工子女聚集众多的学校,学生更要面对现实。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笔者做过一次问卷调查,问学生:你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大部分同学回答是喜欢流行音乐;问现代流行音乐包括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可见现代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大。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平。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联系。这对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益处。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

欣赏音乐 提升审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actupq7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