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评析《二泉映月》 提升音乐审美.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评析《二泉映月》 提升音乐审美
  【摘 要】华彦钧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音乐家,以琵琶、二胡的演奏和创作为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的音乐作品流露着刚毅、稳健的气质,以及不甘屈服、努力抗争的性格,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二泉映月》是华彦钧的成名二胡演奏曲,是华彦钧内心的独白,其间包涵着华彦钧艺术人生的出色演奏成就,更流露出他作为艺人生活的坎坷和艰辛。
  【关键词】华彦钧二泉映月艺术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105-01
  《二泉映月》是民国年间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又称“瞎子阿炳”)所作。此曲原本并无标题,是阿炳在走街串巷途中信手拉奏而得,阿炳曾把它称作“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为此曲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便命名为《二泉映月》。
  一、了解身世,探析曲名
  细心的人们常常有这么个疑问,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为何会联想起无锡呢?这个答案就得从华彦钧身世说起。
  那华彦钧是何方人士呢?华彦钧是民族音乐家,小名阿炳,1893年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他自幼跟随其父学习各种民间器乐的演奏,涉及面很广,尤其是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均有较高的造诣。他在与民间艺人的交流和切磋过程中掌握了各种丰富的民间音乐,使他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源泉和素材。他一生坎坷,在年轻时因患眼疾,而导致双目失明,后来,更沦落街头靠卖艺为生。但他并没有沉沦下去,生活的磨难却赋予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生活感受和思想内涵,使之充满艺术的生命力,也因此他的名作《二泉映月》流传于世,为世人所熟知。华彦钧生前创作演奏了很多器乐曲,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却只留下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和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这六首乐曲资料,其中《二泉映月》可以说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品。
  《二泉映月》是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在无锡街头卖艺的过程中将江南丝竹、常锡滩簧的音调,以及广东音乐《三潭映月》的曲调等糅入《二泉映月》中,经过加工和再创作,逐渐形成今天的曲调结构。
  这首二胡曲的曲名与乐曲内容并无密切关联,由此可见,人们对音乐作品的品尝与解析,似乎不能完全借助题目,而应该对乐曲中具体的旋律和韵味,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体验。
  二、理解意境,品味曲调
  《二泉映月》这首名曲,它的音乐意境可以这样设想,首先开始一声?
⒊?的长长的叹息,作者紧接着沉痛地叙述自己一生的不幸和颠沛流离的遭遇。聆听着乐曲,我们好如看到一位沿街流浪的盲艺人形象,他背着乐器,拄着竹棍,孤独而又坚强。他似乎能感受到皎洁的月光,还有远处潺潺流淌的惠山泉水。想象着幽美的景色,失明的阿炳按捺不住内心的苦痛,仰头大声疾呼:“为什么我周围的世界却是漆黑一团?何处是我的未来和希望?”他激昂悲愤地倾吐着生活的屈辱和痛苦,大声诅咒残酷的现实和社会。当炽热激愤的感情沉淀下来后,阿炳又陷入了沉思:“峰回路转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世界总有一天会变好的!”音乐就是在这种憧憬而又交织伤感的意境中,缓缓地走向尾声。
  这首乐曲的构成,是我国民间音乐中最为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它由引子和六个段落构成,以一个音乐主题

评析《二泉映月》 提升音乐审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