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村“撤归并”的调查与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看出,十九大在原来提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农村现代化”,这里面有了乡村现代化的概念。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原来村庄重视不够的弥补,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定位的再思考,也是对乡村价值的再重视。
开展行政村撤销合并,是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是优化村级资源配置、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乡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客观需求。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时启动新一轮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努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及村级日常管理水平,近期,温岭就该市300人以下行政村“撤归并”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一、温岭市300人以下行政村的现状特点
温岭市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最早始于1992年8月,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9次调整。虽然进行多次撤销合并,但是总体来说,
全市行政村规模偏小,16个镇(街道)830个行政村,不足600人的行政村仍有62个,其中300人以下的行政村13个。
一是从形成来看:全市13个300人以下行政村,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划出村”,即有7个村由其他村划出后形成;第二类是单独设村,即有2个村由村民围垦滩涂获得土地后移民聚居形成;第三类是水库移民村,如下方表格中“长”字开头的3个村皆由长潭水库移民安置形成;第四类是渔业大队村,即松椒村,该村情况特殊,原先由松门镇14个村农民组成松门渔业社,后改为渔业大队调整而来,全村从事渔业生产,一户一人,无妇女儿童,只有村部,无村域面积。
二是从分布来看:全市13个300人以下行政村,大溪镇、松门镇、滨海镇各占3个,箬横镇、石塘镇、城南镇、坞根镇各占1个。
三是从收入来看:全市13个300人以下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度总收入差距较大,如下方表格中共有6个村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也有5个村年收入超过20万元。
二、温岭市300人以下行政村“撤归并”的必要性
一是有利于加速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是在持续推进城市化的基础上,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促进城与乡各种要素的双向流转,其中首先任务就是打破农村之间的行政隔离。由于温岭市300人以下行政村普遍存在规模小、经济弱、设施差、布局散、土地利用率低、空心化较为明显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属地镇工业园区化、镇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洁(干净整洁)美(田园生态)安(平安和谐)”的发展趋势,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步伐。实施行政村“撤归并”,可以进一步精简行政村数量,将“小村”“弱村”并入
“大村”“强村”,力促集聚集约发展,实现“集中人口建新区、集中力量办大事”,使农村的行政区域划分真正适应改革发展要求及城乡一体化需求。
二是有利于提高村级管理水平。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村务运行成本。据调查,温岭市财政平均每年每村投入就达到10万元以上,且逐年增加。由于该市300人以下行政村服务对象不多、管理队伍庞大、行政职能弱化,村级非生产性开支随之增加,致使执政成本过高,间接造成村级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建设投入不足。实施行政村“撤归并”,可以进一步减少村干部人数和村务开支,各村财力相对增强,村级党务、政务运转成本随之降低。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农村工作效能。通过“撤归并”,大幅度减少涉及镇的
行政村及相应驻村干部数量,避免重复性劳动,有利于属地镇党委政府集中精力,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指导和日常管理,从而提升工作效能。
三是有利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一方面,有力于提升村级班子战斗力。由于温岭市300人以下行政村规模较小,人才外流较多,村中年轻党员、后备干部不多,选干部、配班子时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村干部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有的村级组织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实施行政村“撤归并”,有利于拓宽选人用人范围,在配备村级领导班子时有更好的选择余地,选出得力能干的村干部,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村民自治。通过“撤归并”,村内人口基数必定增多,思想文化进一步融合,一村一姓、宗族聚居的局面将被打破。党员、村民的监督、议事、协调、管理意识与能力得到提升,促使村班子、村干部更加注重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不断强化村民自治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四是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由于温岭市300人以下行政村的地理位置大多较为偏远,生产要素得不到科学的整合,在发展产业经济方面普遍存在经营分散、规模效益低下等劣势。实施行政村“撤归并”,推动形成“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的新格局、新面貌,为新村注入新的发展活力,进一步拓宽村级
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同时,可以根据区域产业特
行政村 “撤归并”的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