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与文化教案一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和词汇的关系,词汇与文化的关系,词汇与文化的含义,汉语词汇对文化的反映;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使学生对汉语词汇与文化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章节重难点】
: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
:文化的含义,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
【教学课时】2
【教学周数】1
【教学内容要点】
绪论
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
(讨论、提问)——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的意识形态,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广义的文化,具体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面
物质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日用器具、建筑工艺、服饰、饮食、居住等方面
制度文化指种种社会政治制度和生活习惯等;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生活方法、婚姻形式、风俗习惯、亲属关系、姓氏名讳、地理、法律、礼仪等方面
心理文化包括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
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又称为表层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隐性文化,又称为深层文化
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恩伯
(二)词汇
(提问)——是指在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每个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心理状态都有所不同,都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在词汇上都有所体现。
如::
地理环境与词汇
大雪、梅雨、东风、东宫、东方之子、大米、米饭、吃饭、饭桶、胸有成竹、敲竹杠、雨后春笋、势如破竹、寄人篱下、揭竿而起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
人走茶凉、茶余饭后、品茗、茶馆、早茶
历史背景与词汇
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会给他们的文字、词汇带来不同的民族色彩
如:
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
表兄、堂兄、表姐、堂姐、姑父、姨父
风俗习惯与词汇
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一个地区的习俗就是该地区的人民的生活方式,从词汇中得以体现出来
如:
风水、狗腿子、凤毛麟角、财神爷、春联、粽子、月饼
宗教信仰与词汇
不同的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如:
菩萨、借花献佛、僧多粥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养生,气功
经济生活与词汇
词汇与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如:
富豪、别墅、手机、电子、纳米、微信、航母、小康
文化价值观念、心理状态与词汇
如:
张老、老王、四、八、钟、黑、红
(三)词汇和文化的关系
1、词汇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如:闺女、闺秀、闺房、闺范
龙、蛇
2、词语记录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如: 粮票吃醋、贵校、仙逝、天才、神童、夫妻
关于“洋”的词语有哪些?(提问)
洋灰、洋文、洋火、洋油、洋服、洋货
3、词汇和文化相互依存
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人们认识的深化、观
汉语词汇与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