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26 信息来源:《舟山文化》作者:陈莺
眼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和意识不断高涨,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这一名录的公布进一步说明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木偶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国乡土的瑰宝。笔者对舟山市整体木偶现状,尤其是对作为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休偶)一定海区双桥镇的木偶现状作了调查。
舟山市的木偶主要以布袋木偶为主,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全市共有木偶戏班21班,从艺人员88人,平均年龄58周岁。木偶班子多以家庭式、家族式为主,一般木偶班子成员最少3个,多则6、7个。布袋木偶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形状酷似布袋,所以被称为布袋木偶戏。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的,和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相比,布袋木偶戏中木偶的动作更加节奏明快、迅捷有力。一般布袋木偶的表演一个人同时演两个木偶,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木偶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是通过木偶表演艺人灵巧的双手,木偶就有了灵魂,它不仅可以表演出人戏中的唱、做、念、打动作和喜、怒、哀、乐感情,而且可以表演出顶缸、耍盘子、耍金箍棒、射箭、舞龙舞狮等高难度技巧。木偶戏的唱腔以戏曲越剧为主,后场的乐器有二胡、越胡、板胡、琵琶、手锣、大跋、三弦等。木偶戏最常见于农村,结婚典礼、新屋落成、小孩满月等喜事。而最近几年,随着舟山各大节庆,如“国际沙雕节、美食节、民俗节”的举办,布袋木偶也屡屡亮相,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舟山木偶也走出家门,到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演出,并且引起了国际文化界的关注,日本新岛大学教授桥谷英子、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千野明日香等三次到双桥镇,录制由侯家班表演的木偶戏《李三娘传》,带回日本研究,并邀请侯家班今年6月赴日本东京演出。双桥镇是全市木偶保护较好的乡镇,有木偶戏班7班,占全市总数的33%。2004年,百年经典木偶汇演在双桥镇举行,全区14家木偶同台竞技,规划之大,人数之多,前所未有。2005年6月,由文化站牵头,双桥镇在紫微中心小学成立了青少年木偶培训与传承基地,邀请民间名艺人担任辅导老师,旨在培养木偶戏接班人。
上述是木偶戏现状可喜的一面,但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木偶戏也存在很多困境,木偶戏的演出市场正在逐步萎缩,从事木偶戏表演的艺人日渐减少,观众大量缩减。在市区农村,偶尔还可以看到木偶戏在表演,但观众寥寥,而且大部分都是些老者,出现了演出人员断档、观众层断档的困境。并且,随着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现代的文化传媒的逐步普及及流行时尚艺术带来的审美观的产业化,使很多年轻人对木偶戏不感兴趣,木偶戏存在后继乏人的危机,木偶演出的剧种也大都以古代戏曲为主,年轻人听不懂,难以被年轻人所接受。对于传统木偶剧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那么,如何保护;传承、发展木偶戏,对文化站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
1、对传统的木偶戏进行创新。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发展就必须创新。把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吸纳进来的外部健康向上的文化融合起来,围绕先进文化这个本体,促进木偶戏发展的自我更新。发展和壮大木偶戏队伍。挖掘、保护和利用木偶传统文化资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