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题目中,你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世外桃源
原指与世隔绝、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现比喻理想中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成语“世外桃源”的意思:
第一部分:积累文学常识
一、文学常识:
:陶渊明(名、时、地、
作、评)
(写于东晋)
:记
(5句以上)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文言积累要点:
文体——“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通过记载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浔阳人,东晋时期著名田园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柳树”,别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散文《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组诗《饮酒》、《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浔阳人,东晋时期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诗人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可惜这么有文采的人居然只当过县尉一样的小官。直到29岁时才出仕,后时隐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隐,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遂传为轶事,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田园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田园生活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由于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他当时才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完整课件及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