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地质勘探方面的应用
摘要:随着人类对地质勘探的深入,各种困难也应运而生。地理科学的发展逐步在人类社会中发挥起保障作用。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简化了地质勘探的预测过程。其囊括海量信息,准确定量、定时、定位等优点,使预测水平和效率也得以极大的提高。GIS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必将把地质勘探带入数字化的全新时代。通过对GIS在地质勘探应用中的分析,希望能够协助解决地质勘探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促进地质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GIS 地质勘探应用
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8-138-02
地质勘探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想有效的提高地质勘探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就必须将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其中,以信息化、科技化带动地质勘探工作的飞速发展。
1 地质勘探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不合理,选点不明确
地质勘探涉及面广泛,包括水文勘探、矿产勘探、环境勘探、灾勘探害等地质工作。随着地质勘探的深入,逐步显现出野外地质勘探工作草率、工作部署随意性大,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选点不负责任等问题。同时,传统、简单的设计方案也存在诸多问题,已不能够全面的对勘探工作进行部署和规划,草率的工作安排往往导致设计资料不齐全、附图不完整,立项依据缺乏可靠性,使勘探的预期效果不能得以很好的实现,从而阻碍了地质勘探的进一步发展。
工作程序颠倒,实施过程不合理
各类地质勘探过程都需要合理的安排勘探周期,遵循由浅到深、由稀到密的原则,勘探工作要合理有序的进行,实施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越界施工、边探边采等违法行为。然而,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实际工程地质考察中许多地质勘探观测点现场并没有明显标志、钻孔布置明显不合理、采样方法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直接导致地质勘探成效不明显,样品分析代表性差,影响了勘探结果的精确性和可参考性。
地质勘探人才队伍缺失,进度较慢
我国的地质勘查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20世纪末逐步由兴旺走向衰退,能够振奋人心的大的找矿成果也已屈指可数,勘探进度明显落后。地质勘探类人才极度缺失,有些地质科研院校对该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大为削减,甚至停办相关类专业,后继无人。导致地质勘探逐步衰退。实践能力较强、年轻、懂技术的勘察人才成为新时代勘探工作的迫切需求。
新的勘查技术应用缓慢,传统的勘探方法已不适应社会要求
目前,新的勘查技术主要有:卫星遥感(RS)地理信息技术、地球物理、化学勘探、计算机分析处理等。新技术在吸取传统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对缺漏加以改革和克服,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地质勘探工作的需求,以数字化、信息化带动勘探工作的发展。GIS技术就能够很容易的使传统的勘探工作得以简化,通过特定软件操作流程也易于控制,大量的数据信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对勘探地质进行模拟还原展示,形成数字地球。然而很多相关单位对于物探、遥感、地理信息等相关现代化技术了解甚浅,甚至根本不去主动接触,也没有懂技术的相关人员加以实践,在各类地质勘查中仍继续沿用传统方法。致使新的技术方法不能在勘探中得以实际应用,无法精确到位的进行地质勘探,旧的技术又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长时间的阻
GIS在地质勘探方面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