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
1、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 c)
A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动的地点、 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种豆南山下”
是平淡之语, “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 ,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种
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 ,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 、“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
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 、“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 “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
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
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
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
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对偶,写“客路” 、“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
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 、“归雁”遥相呼应。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两岸阔”与“潮平” ,“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
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
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
的思乡之情。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1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
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
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
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5、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
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 、“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
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
却又相当达观。
D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 与常人所用的 “借
酒消愁”形成鲜明对比。
6、对《相见欢》 (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
“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B 、“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
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C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 “寂寞”者是“梧桐深院” ,被“锁”者
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
D 、“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别是
一番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7、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
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 、“折戟沉沙铁未销” ,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
2
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