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作为滨州市课改带头学校,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文件精神,落实教育局实施课程改革的意见,每一位教师都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中。做为学校的一员自己通过半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有了一些体会和收获,但更多的是困惑和问题。现仅对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总结如下:
一、 具体做法:
学期开始,落实制定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评价标准及详细的实施细则。
3月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及标准》,学生人手一份,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细则》,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领悟这其中的精神实质,让学生相互讨论、研究,做到了然于胸。这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教育过程。
4月份,组织对班级学生进行初评。以学生自评和任科教师为主,主要目的一是加强学生间的相互熟悉,二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高中生活的起点和目标,三是让学生评价是多方位的。找出最接近自己日常表现的“关键表现”,评出自己各要素等级,得出各项目等级,最终评出自己的综合素质等级。然后班级评价小组先让学生上台宣读自评报告及自评等级,让其他同学结合平时相处中对他本人的理解和认识,班级评定小组评定等级(A、B、C、D),评A和D的同学要公示出个人材料。实现了对学生的班级初评。并参与年级的期中综合素质阶段表彰会。
5月份学期总结,认真对待每一个同学的每一次评价,做好总评。认真填写学生初中综合素质评价表备案。
二、继续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
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学生有选择的把一些材料放入记录袋。在记录袋评价中注入新功能和新技术,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
三、学业成绩的认定
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由相关任科教师认定。任课教师根据平时的记录结合学生的表现,综合学生出勤、过程表现等情况,参考学生考试成绩,提出书面的是否予以认定学分的初步意见。同时提交给年级管理小组审核。
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摸索中进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
1、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精心准备,认真做好。一是《评价标准和细则》的制订、修改过程要细心,使《评价标准和细则》符合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符合学校的实际,符合学生的生活。二是贯彻学习《评价标准和细则》要细心,使每一条内容深入任科教师、学生生活,使之生活化,让师生从学生生活中寻找依据,评价学生的学习生活,不要使《条例》教条化,而失去生活的本味。三是落实《评价标准和细则》要细心,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表现观察、检查要有详实的记录,为其最终的评价积累原始资料。
2、加强培训,提高任科教师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水平。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者是教师,而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尤其对班主任教师而言综合素质评价的任务更艰巨。所以,只有提高教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专业水平,才能实现对学生有效的评价,使综合素质评价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学校要以多种途径培训教师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专业能力,避免由教师个体因素造成的评价无效现象的产生。
3、加强对综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阶段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