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峰》景区可持续开发策略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冈仁波齐峰》景区可持续开发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山岳型风景区因其较高的旅游价值受到旅游者的青睐,近年来旅游人数持续攀升。旅游人数的增多使山岳型风景区的资源保护压力不断增大,使风景区环境受到很大的侵蚀和破坏,资源保护压力不断增大,景区采取可持续开发策略显得尤为必要。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旅游者品位的提高,旅游者对山岳型风景区管理、服务、产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粗放的服务和传统的观光型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旅游的需要,有必要实现管理和服务提升以及产品创新。目前,冈仁波齐峰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环境资源遭到破坏、旅游产品单一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冈仁波齐峰景区的未来发展。因此,深入探讨冈仁波齐峰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相当迫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将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方面的可持续开发理论研究内容进行整理分析。2,分析冈仁波齐峰景区的旅游开发优势,包括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等,进一步了解冈仁波齐峰景区的特点。3,根据可持续开发理论在旅游方面的具体阐述,分析冈仁波齐峰景区可持续开发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解决对策。因此,可持续开发理论还可以应用于旅游业中,可以改善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的现状,对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旅游方面的研究起始于工业革命,旅游研究起步也比较早,也较系统、深入。20世纪70年代以前,Gray (1966)和少数的研究者,运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对旅游进行过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定量分析方法作为定性研究的检验或补充,已逐渐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种趋势。在旅游研究方面,国外较早涉及旅游资源研究,在景区的规划、管理、交通、旅游设施、旅游产品等多方面都发展较完善,旅游研究的文章较多,代表作如Tanner的《水资源与旅游》(1973年)、Goodall的《植被环境与旅游》(1975年)、Manfred等的《以马尔代夫为例,海岛环境的旅游资源开发》等。但近年来国外旅游研究学者开始注重旅游开发影响和发展生命周期或演化规律的研究。我国关于旅游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研究成果较多。保继刚(1995)利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鄂北丹霞山风景区的困境,指出景区老化和开发不足导致旅游形象危机,提出了旅游资源拓展开发策略。胡善风(2002)认为黄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达到了黄金时期,但在开发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隐患和问题,就如何科学、合理、适度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措施。熊国保(2002)针对江西龙虎山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了龙虎山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及面临的严峻形势,对龙虎山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马占元(1999)在综合分析秦岭北坡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全面规划、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对策。李其昊、刘红(2001)对泰山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泰山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生态旅游,并将泰山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进行了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李林(2004)指出
《冈仁波齐峰》景区可持续开发策略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