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
篇一: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选修课程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这一门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另外人们在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人们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
人的心理现象虽然极其复杂,但又为我们最为熟悉。因为, 一个正常而健康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产生着心理现象,并能自我意识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这一切。如我们能看到颜色、听到声音;能回想以前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能动脑筋,进行种种发明创造;能设想自己未来美好的情景。在这同时,我们还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复杂的体验,如高兴、满意,幸福以及忧愁、内疚等等。这些发生在人身上的复杂精神现象,即是心理学称之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的整个内容体系,就是由对上述的人们普遍存在的各个具体的心理现象研究所揭示的规律所构成的。
社会心理学中四大学派理论非常重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派的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理论,下面我就来一一阐述。
一、行为主义理论。
代表理论: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罗推尔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具体表现(特点):
1、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2、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4、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
5、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二、认知学派的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格式塔学派。几乎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同时,在德国就出现了以韦特海墨为首的格式塔学派。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顿悟,当个体面临一个问题时,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这会促使个体努力去解决问题以求得新平衡,而问题解决是在对问题情景有了整体把握,并对其内在实质有所顿悟后才实现的。
贡献: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的区别明确化,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切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局限:把学习完全归于有机体自身的组织活动,否认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包括创始人弗洛伊德,、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奥图。兰克,卡伦。杭妮,史塔克。苏利文等。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贡献:
(1) 人格理论、梦的解析虽然未必完全正确,但却开风气之先,推论论证相当严谨。
(2) 谘商内容潜入案主的潜入世界。
(3) 着重早期经验、病例史,从人生发展来了解,相当周全。
(4) 开学术风气之先,为后来各派由此出、或言语、或批判。
缺失:
(1) 谘商技术艰深,学习不易,且过程甚维持久。
(2) 相当主观,不够科学,效果也不明确,成败关键在于谘商员的经验技术,以及当事人的配合程度。
(3) 太注重生物性的、病理的,所以被称为"伤残的心理学"及"泛性论"的心理学。
(4) 忽略种族文化因素。
四、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符号互动论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创立,并由他的学生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提出。“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主要观点有:1、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
2、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3、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4、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
5、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
6、存在于互动之中。
7、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i1920809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