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联改革解体.ppt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的改革(1961年)改革背景: 当时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民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民主法治遭到破坏。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是发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和雏形,这一模式的基本战略决策是,把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要求放在第二位,只给予低标准的满足,以便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资源把国家高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对于巩固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当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已经得到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之后,仍继续沿袭这种体制,显然是战略上的失策。到50年代,问题暴露了出来。工业发展很快,从1913年到1950年增加了12倍。而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某些方面还有所降低。改革内容:赫鲁晓夫执政后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政治方面: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经济方面: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结果: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收效甚微。失败原因:改革没有结合国情;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思想上急于求成;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理论上准备不足;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勃列日列夫的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改革没有间断过。改革涉及面比较广泛,使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许多变化。改革内容:政治方面: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扩大党内外民主。经济方面:减少中央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和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利润对企业领导和工人的物质刺激作用。其实质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以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管理经济。这个改革在当时曾一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使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达到了鼎盛期。结果: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对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命令式的经济管理体制没有根本的触动,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如何持续增长这一实质性问题,到70年代后半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了下来,苏联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弊端暴露得日益充分。失败原因:其一,理论上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缺乏认识,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还组织了对东欧国家“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批判,从而阻遏了对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探索。其二,实践上由于“新经济体制”的实行,面对所出现的片面追求利润、忽视产品质量、盲目滥发奖金,不顾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等等问题,没能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其改革是计划经济体制内部的调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改革背景:苏联经济全面滑坡 ,政治、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全面危机。 改革内容:  经济方面: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加速发展战略重点放

苏联改革解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花世界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