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 C[解析] 教师产生于古希腊时代(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然而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出现于17世纪的法国。
2. C[解析] 这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倡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
3. A[解析]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4. C[解析] 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这两个概念是由斯克里文首先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
5. C[解析]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
6. B[解析] 语出《论语·述而》,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简答题
1. 学校教育工作,之所以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是因为: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以教学为主是由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实践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2.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解析] A项:xiān,xiān,xiǎn;B项:jiě,jiè,xiè;C项:qiǎng,qiǎng,qiǎng;D项:níng,nìng,níng。
[解析] A项“金榜提名”应为“金榜题名”;C项“始终不瑜”应为“始终不渝”;D项“各行其事”应为“各行其是”。
[解析] 各执一词:双方意见不一,各自坚持一种说法。不合语境,故排除A项。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本句意在强调“犹豫、拿不定主意”,“见议思迁”用在这里不合语境,故排除B项。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播迅速。该成语强调的是传播的速度快,与之搭配的应是可以传播的事物,“不胫而走”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用“不翼而飞”,故排除C项。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符合语境,故选D。
[解析] A项“使人”不妥,应删掉。B项动宾搭配不当,即将到来的是我的生日,不是生日礼物。C项句式杂糅,不能献出义务,应改为献出自己的爱心和履行自己的义务。
[解析] A项应为“青年人不仅要继承前人的事业,而且要做前人所没有做到的事业”; B项应为“既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C项应为“韭菜是一年生植物呢,还是多年生植物呢”。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根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名句可排除C项;再看第三个空,“过度”是超过适当限度的意思,显然不对,所以排除B项;“勾通”是暗中串通、勾结的意思,多含贬义,显然不符合语境,所以排除D项。
二、现代文阅读
1. 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
2. 有所不为无所不为
3. 例:一种美丽,一种崇高,一种正气,一种纯洁,一种魅力,一种幸福等。
4. 披着羊皮的狼;狐狸和葡萄;蚊子和狮子;龟兔赛跑;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等。
5.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观点,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例:(1)对真正的坏人不可行善。(理由略) (2)对需要帮助的好人、弱者、可怜的人应施以援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在行善的过程中不仅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获得快乐。
三、文言文阅读
1. (1)溯:逆流而上。(2)蹊:小路。(3)及:到,达到。(4)旦:早晨。
2. 竖、张、走
3. “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
4.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5. 介于香炉峰(或“山峰”)与遗爱寺(或“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或“最好”),而且是庐山之最(或
教师职业道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