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芥川龙之介《地狱变》中多重“地狱”分析.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芥川龙之介《地狱变》中多重“地狱”分析
摘要:芥川龙之介之所以被誉为大正时期的“鬼才”作家,不但因为他擅长写突出的鼻子,丑陋的河童,幽森的罗生门,扑朔迷离又无解的密林,还是因为这些诡谲意象所承载的与世界背离的情感和思想。所谓“人生不过是一行波德莱尔”[1](p823)像他所喜爱的波德莱尔一样,芥川的作品无不浸透了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对生存的怀疑,对死亡的关照。不论是任何题材,那种笼罩他作品的悲剧色彩一直不曾消失。他笔下的人物常用令人震撼的死亡方式传递出惊心动魄的美感。
关键词:地狱变芥川龙之介地狱
《地狱变》无疑是非常能代表芥川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成就的。著名文学家正宗百鸟也说,“就我自己所看过的范围而言,我毫不犹豫推崇这一文章为芥川龙之介的最佳杰作。即使在明治以来的日本文学史上,它也是一篇放射异彩的名作。”[2]《地狱变》的出现,可以说是芥川留在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其中的种种“地狱”,也是解读芥川和这篇文学名著的核心。
表层意象:屏风上的“地狱变”
“地狱变”原本是佛教用语,也称为地狱绘,地狱图等。描绘了人堕入地狱中各种痛苦挣扎的惨景,有面目狰狞的鬼怪和各种对罪恶之人的刑罚。如在烈火中灼烧,在沸釜中滚煮,被毒蛇怪兽缠绕,甚至被拔舌挖眼等等。极为阴森可怖。原本目的是惩恶扬善,劝勉信徒行善的。在古代印度,中国,和日本等地都有相关的艺术作品。
在本作品里,是大公命令画师良秀把“地狱变”的图绘制在自己的屏风上。为什么大公要把这种可怖的图景绘制在自己的屏风之上呢?一方面,这种由佛教衍生出的图画与整篇作品中弥漫的宗教色彩相协调。另一方面,第一章中写到大公是个无所畏惧的人,不相信鬼神之类的虚像。“遇到二条大宫的百鬼夜行,他也全不害怕。甚至据说,那位画陆奥盐灶风景的鼎鼎有名的融左大臣的幽灵,夜夜在东三条河原院出现,只要大公一声大喝,立刻就消隐了。”[3](p156)这样的人想必不相信所谓因果报应,也就不认为地狱变相图的可怕了。他让主人公画成此图,应当是有更深的考虑。
自我地狱:良秀悲剧的必然性
画师良秀无疑是这篇故事的主人公,也是造成悲剧最主要的人物。这位技巧高超的画师,首先就是以一种并不正面的形象出场。纵然他的画技无与伦比,画梅花就让人闻到清香扑鼻,画地狱也能令人感到尸臭阵阵,真可谓出神入化。然而,他傲慢,自大,又自私自利,认为自己的技巧无人可当。从一开始就突出的恶劣性格,就为人物之后的悲剧埋下了线索。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芥川突出地描写了良秀不同一般人的艺术眼光。“画吉祥天神时,画成一张卑鄙的小丑脸,画不动明王时,画成一幅流氓无赖腔
。”[4](p160)甚至在大公当面说起他“你这个人就是喜欢丑恶的东西。”[5](p160)时,他也能傲然回敬,“正是这样,现在这班画师,全不懂丑中的美嘛!”[6](p160)这些描写,除了表现良秀的傲慢和为人的放荡不羁,芥川似乎也在尽力强调他的“以丑为美”。在日本战国时代,这显然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审美观,并不被周围人所接受。这种对传统审美观的反叛,也意味着他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显出了良秀对世俗的反叛和背离,透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天才总是孤独的。芥川甚至有一篇小说名为《孤独地狱》,在那里他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也是一个受孤独地狱折磨的人。”[7](30)同样是天才,同样的孤独之感,在写作良秀时,他仿佛也倾注了自己的影子

芥川龙之介《地狱变》中多重“地狱”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pod0c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