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神・光明使者——品胡适的荣辱人生[ 摘要 ] :胡适一生誉满天下,谤亦随之。他的为人处世、治学路径、思想风范、道德操守、与鲁迅的友谊与争执,一直是海内外广泛流传、评论的话题。可无论他人和历史如何评价他, 都掩盖不了他曾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事实。 他是希望之神,他是光明使者,他用他惯有的乐观与希望努力探索着中国前进的道路。当然,他也犯过错,可这错还不足以抹杀他一生的功绩。对胡适的评价,也许我们都该以“不管胡适臭也好,香也好,我始终认为,对他和对别的任何人都该永远一分为二,既不捧为神,也不贬为鬼。 ”为标准,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历史的针对性,也有现实的针对性。[ 关键词 ] : 胡适 新文化运动 鲁迅 中国近代史“‘新文化运动’时代的人物,在当年‘如雷贯耳’的,如今已没人知道了;今日‘如雷贯耳’的人物,在‘新文化运动’时代,还不见经传呢”②,这就是历史,我们所见到的不一定就是它的本来面貌。 比如胡适, 今天我们对他的评价大都停留在胡适最终成为被国民党反动派收买的“过河卒子” ,是“与有权势者相勾结,扼杀中国的新生力量”的走狗,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胡适是一个永怀希望者, 他满怀希望的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他坚定的相信中国可以真正的建立民主法制并从而保障自由,他的心是系着国家的,他的情是为着民族的,所以我们不该以他一时的错来掩盖他一生的功绩。 今天,就让我们抛开所有的偏见,拨开历史的从从迷雾,来从新认识一下我们的“光明使者”——胡适。一胡适生平概述胡适( — ),汉族,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这是一般人对胡适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事迹。㈠胡适主要经历②曹聚仁 《天一阁人物谈》 三联书店 2007 年出版 第 1 版 第 493 页1胡适 5 岁启蒙, 在绩溪老家受过 9 年私塾教育, 打下一定的古文基础。 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04 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 上发表白话文章。 1906 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 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学哲学。 1915 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 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 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1917 年毕业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 7 月回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五四” 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 “问题与主义” 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逾两年;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从 1920 年至 1933 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
关于胡适的历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