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论文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覃东海、何帆
年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邮编:
电子邮件:
网址: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覃东海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内容提要:最近两年来,国际上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逐渐升温。这反映出中国做
为一个正在逐渐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必然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过程中倍受其他各国关
注,同时,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受到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
各国政府试图借人民币汇率大做文章。本文分别回顾了日本、美国等国政府、国际学术
界、国际金融界和相关国际组织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不同观点,并试图分析要求人民币升
值的各种舆论的真实动机和依据。我们认为国际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论调缺乏根据,国
际舆论夸大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但是,这也提醒了我们认真思考人民币汇率制度
改革的最佳时机和次序。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外部压力
2
一、问题的提出
世事如棋。一年前,国际舆论的热点话题还是“唱衰中国”,质疑中国的统计数据。一年后,国
际舆论已经四处密布“中国威胁”的阴云,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悄然升温。要
求人民币升值的较早言论,一是2001年8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中国的廉价货币》(China’s
Cheap Money);二是在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上的文章《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中国威
胁论的升级》。其后,日本的政府官员开始在不同场合力促人民币升值。2003年6月和7月美国财政部
长斯诺(John Snow)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先后正式表态,希望人民币更具弹性。
2003年7月,ASEM会议的亚欧财长会议上,欧洲中央银行总裁德伊森贝赫(Wim Duisenberg)和欧洲
委员会主席普罗迪(Romano Prodi)也加入了人民币升值论的合唱中。美欧官方的正式介入使得对人民
币汇率问题的争论进一步升温,《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西方主流
媒体开始展开争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 、以及国际清算银行(BIS)也纷纷发表
意见。包括蒙代尔(Robert Mundell)、克鲁格曼(Paul Krugman)、麦金农(Ronald McKinnon)在内的一些
著名经济学家,或以经济评论、或以专业论文的形式展开讨论。
突如其来的人民币升值外部压力反映出来两个问题:首先,中国经济已经从原来的自给自足转
变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做为一个正在逐渐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势必会引起其
他各国的普遍关注,这其中更是因为掺杂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而变得愈为复杂。其次,近年来,
世界经济一直处在相对低迷的状态,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经济沉疴不起,日本经济陷入了“失
去的十年”,在这种背景之下,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尤其是,受到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各国政
府试图借人民币汇率大做文章,满足国内某些利益集团和部分选民的述求。本文通过回顾最近出现
的围绕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何在?
这种依据有几份真实?二是中国因素对世界影响到底有多大?这种影响对其它国家而言意味着什
么?三是就未来而言,人民币何去何从?人民币汇率需要作何调整?人民币汇率制度需要作何调
整?
二、日本方面的舆论
日本政府是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始作俑者和急先锋。2002 年 12 月 2 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
(Haruhiko Kuroda)及其副手河合正弘(Masahiro Kawai)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署名文章《全
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Time for a switch to global reflation);2002 年 2 月 22 日,日本财务大臣
盐川正十郎(Masajuro Shiokawa)在 OECD 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
币升值。2003 年 3 月 2 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
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国向全球输出了通货紧缩。黑田东彦和河合正弘的文章具
有代表性。他
浅析客户关系管理在我国医药企业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