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06000099
适用专业:生物化工、生物工程领域
教材:沈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二、考试性质
微生物学考试是为我校生物化工、生物工程领域专业招生硕士研究生而采取的水平考试。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术。主要掌握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病毒的结构与属性,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微生物遗传、微生物的生态、感染与免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发生的微生物相关的现象或事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应用微生物相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三、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第一章绪论
考试内容
糖的主要分类及其代表微生物与我们
微生物的类群与特点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的建立与发展
考试要求
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研究微生物的意义;
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和21世纪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考试内容
细菌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细菌的繁殖和群体形态(重点)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与常见代表类群
考试要求
掌握原核微生物细胞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
掌握细菌芽孢的结构与形成过程;
掌握细菌荚膜、鞭毛的结构、功能与作用;
了解原核微生物细胞的其它细胞结构;
掌握细菌的繁殖和群体形态;
了解原核微生物的分类与常见代表类群。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考试内容
真核微生物概述
真菌(重点)
藻类概述
原生动物
考试要求
掌握真核微生物细胞细胞壁的结构与成分;
了解真核微生物细胞的其它细胞结构;
掌握真菌的繁殖和形态;
了解真菌的分类与常见代表类群;
了解藻类和原生动物。
第四章病毒(重点)
考试内容
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毒粒的性质
病毒的复制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昆虫病毒
植物病毒
亚病毒
病毒的分类
考试要求
掌握病毒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掌握病毒的繁殖过程;
理解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类型;
了解昆虫病毒和植物病毒;
了解亚病毒的类型和特点;
了解病毒的分类。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
考试内容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培养基(重点)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
维生素的分类及性质
各种维生素的活性形式、生理功能
考试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类型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掌握配制培养基的原则,了解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掌握微生物的四种物质运输方式及特点。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
考试内容
代谢概论
微生物产能代谢(重点)
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和耗能代谢
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考试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PK途径、HK途径及TCA循环;
掌握发酵、呼吸、无机物氧化三种产能方式,了解光合磷酸化产能的方式;
理解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和耗能代谢;
了解微生物次级代谢。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重点)
考试内容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微生物的生长
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微生物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