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12月4日讯(记者孙廷友通讯员刘静)青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为历史上的古九州之一。早在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就有东夷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青州为齐国腹地,物质丰富,文化发达。西汉初期的广县城为青州刺史部治所所在地。东晋时期的广固城,曾作为南燕国慕容德的国都。此后修建的东阳城、南阳城先后为青州刺史部、青州总管府、京东东路、青州府、益都县等几级治所所在地,为历史上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悠久的历史给青州遗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青州市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街道。古街道建筑青砖灰瓦、红栏白墙,青石铺地,透出浓浓的古风雅韵。可以说,青州古街就是青州悠久历史的缩影和最好的见证。而在这些古街中,保存最完好,原汁原味,至今仍然延续其文化传统的,当属昭德街区。昭德街区由东门街、东关街、昭德街、北阁街、粮市街及其两侧街巷组成,全长3000余米。它们南北相通,东西相连,形成了一组“连线成片”的明清古建筑群。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南到临沂直通南京,北到京城的交通要道。
昭德街区居民以回族为主,另有汉、满、蒙等民族杂居其中。最早来青州的伊斯兰信徒穆斯林,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以贸易为主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大食人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来到青州开展贸易活动,当地人称之为“蕃客”。自元初开始,众多的穆斯林官员及其眷属徙居青州,在当地形成了稳定的回族聚居区。从此后,这里的回族居民世代相袭,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和饮食习惯。同时,各民族通婚连姻,文化互相交流,在汉族文化向少数民族传播的同时,回族、满族的武术、花键、歌舞、餐饮等也逐渐融入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回族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踢花键,现在已成为青州市非常普及的健身运动。文化成为推进民族和谐与团结的重要纽带,全市的36个民族团结奋斗,和谐相处,融合成了
“一家人”,青州市已连续四年捧回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这一象征民族团结和谐的最高奖。
昭德街区不但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而且是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个街区历史上曾诞生或居住过许多光照千秋,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四位状元。一为北宋著名的三元状元王曾。传说,王曾的父亲虽然不懂文墨,但雅重儒道。晚年梦见孔子托梦,言曾参将往生其家。果然,不久喜得一子,因此取名王曾。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大魁天下。后官至宰相,封沂国公。昭德街白果庄巷便是王丞相故居的后门,巷名因原有王曾兄弟二人栽植的白果树而得名。二是明代状元赵秉忠。赵秉忠,字季卿,号阳。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考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其故居位于北阁街西侧,名曰软绿园。至今街区仍保留着赵状元命名的青龙、白虎二巷。其考中状元的殿试卷现保存在青州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三为清代状元著名的外交家洪钧。洪钧本为江苏吴县人,同治年间,母子二人来青州投奔在此做官的亲友,住在东门街附近的绍兴会馆,少年时代的洪钧就在此处的“森盛号”杂货店学徒,同治七年(1868)进京殿试,高中状元,青州民众称之为“学徒状元”。青州市博物馆珍藏其手书对联一幅:“书求往蹟得其化,文有真宗鉴乃神”。清代,昭德街区还出过一位武状元丁殿祥,其状元府在东门街附近。丁殿祥,回族人,字靖远,号崧生,嘉庆十九年(1814)甲戌科武进士第一名。皇帝钦点为“武状元”。曾任宫廷一等侍卫
探寻青州昭德古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