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忠言不逆耳
摘要:作为一种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所有的方法一样,只有运用得当,运用得艺术,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为此,主要就班主任的批评艺术,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批评;身教;幽默;故事;表扬
班主任对犯了错的学生不得不批评。批评,也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表明教育学生要勇于接受批评。但很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常感慨:对犯错误的学生经常批评,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可见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过程中,逆耳的忠言并非都能奏效。的确,忠言是一剂苦药,这剂苦药虽然包含了班主任望生成才的苦心,但这份苦心却并不一定能让学生体会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让批评寓于身教中
在学生眼中,班主任有绝对的权威性,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如果班主任能经常给予学生有意识的正确的行为指向,那么学生也会效仿,班级的风气也会越来越好,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学校,开学后不久,我就发现我们班的女生有一个坏习惯:晚上就寝后,在床上吃零食,吃后到处乱扔,这给打扫寝室的值日生带来了很大难度,而且这个习惯对身体也不好。作为班主任的我对她们进行了多次教育后,几乎没什么效果,无奈之余,我又采用了班干部监督和扣分制,结果在一段时间内有了一些效果,但不久之后又
“旧病复发”。直到实在没有办法了,我便亲自去寝室捡地上扔的垃圾袋,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早上都去捡,但却发现食品袋越来越少了……渐渐地,那些有乱扔习惯的同学感到不好意思,也改掉了这一坏习惯。可见,教师的行为是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批评方式。
二、让批评寓于幽默之中
生活中,人们往往喜欢与幽默的人相处;教育中,幽默的班主任往往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敬佩。如果我们善用幽默,可以寓批评于幽默之中,学生则容易接受,也更能产生积极效果。
三、让批评寓于故事中
能意会的就别言传。有时候,条条大道理,不如区区小故事。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故事是一种更容易被接受的教育形式。班主任老师在深感说教无力时,若能巧妙地让故事说话,使学生在聆听中感触,或许会有另一番收获。去年秋,我担任初一的班主任,我班的语文和数学老师都是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他们和学生间的亲和力是我这个班主任都没法比的,有时我还吃着醋呢!可是没过几天他们也有了烦恼:由于他们和学生课后的亲近关系,学生上课喜欢插话,有时故意插一些离题的话题,导致无法将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我把他们的诉苦记在心里,经过思考后,我准备实施我的“故事改造计划”。我先找好了故事,在班会上便把故事讲给了学生:苏亚雷斯将军非常关心战士的生活。一天他跑到厨房,想亲自尝一下战士吃的饭菜。他走近汤锅前说:“给我一勺。
”一个士官小心翼翼地说:“但是,将军……”“闭嘴!”他打断了那个士官的话,抄起勺子,一连喝了好几勺。最后他叫道:“这是什么汤,简直是刷锅水!”大家都愣在那儿,不知所措。最后那个士官嗫嚅着说:“对,将军,这就是刷锅水。”“如果你不想喝刷锅水,那就让别人把话说完。”我说完这句话后,大家都会意地笑了。后来,在老师上课时插话的现象便开始绝迹了。用故事教育学生,学生会因为对故
让忠言不逆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