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收集《世说新语》中有关谈话的内容,并阐释“清谈”的形式和内容。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名士文人的言行风貌,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和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其中关于清谈的记载很多,可以说清谈正是名士风度的标志之一。清谈,在《世说新语》中称为清言、谈玄、共论、共谈、讲论等,内容主要是玄学,反映了当时上流社会流行的研讨辩论的风气。
(一)、“清谈”的形式
“清谈”的方式,绝大多数属于口谈。一是两人对谈,即所谓主客对答,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谓之“主”;提出不同见解和质疑者,谓之“客”。主客互相质疑对答,往返难休,这是“清谈”的主要形式。二是一主多客或一客多主。不过主客双方都以一人为主,其余者可以插言。三是“自为主客”。当别人对问题都无高见可抒时,某人可以就此问题自己设疑,自己解答,以发表他的高超的见解。
当时,人们把共聚“清谈”当作抒发情怀的良机,许多名流闲士都热衷于此事。但其目的不是论政,不过是官吏、文人为了消遣和显示自己清高不谈俗事而已。《兰亭序》中说“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修禊”原是三月初三沐浴除垢,嬉水采兰,祓秽祈祥的活动,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很显然不止是一般的“修禊”;而是东晋士族文人的一次大规模清谈盛会。
(二)、“清谈”的内容
<世说新语>中的清谈名家,无不精通老庄义理。清谈十分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不是哗众取宠的不实之论,清谈家多注重从义理和言辞上下工夫,力图义理和辞藻并茂,博得听者的叹服和回味。大致来说,清谈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有关三玄
所谓三玄,指〈易〉、〈老〉、〈庄〉。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庄、老、周易,总谓三玄。在《世说新语》中提到〈周易〉的地方有: 宣武集诸名胜讲易,日说一卦。简文欲听,闻此便还,曰:义自当有难易,其以一卦为限邪? ;关于老庄的讨论则更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清谈正是以老庄为本,儒学、佛学在当时都打下了老庄思想的烙印。〈世说新语〉里很有一些为老庄作注的记述: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何宴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2、(二)有关“三理”
有关“三理”的论述<世说新语:}文学第4则中提到: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这则本意是说王导玄学修养深湛,虽然<世说新语)直接出现“三理”内容不多,但是。三理”辗转派生出许多观点,将万事包容其中,其代表人物王导一方面以清高的面目挥麈谈玄,另一方面又能够随顺世
务,无所不适。正是在这种双重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东晋许多土族文人都往往既有志于治国安邦。又于清谈玄学中
世说新语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