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讲解易经的学习体会三
听了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讲解易经的部分课程感觉易经包含许多哲学思想。易经以符号之组合与移动、描绘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奥妙,展示人世的吉凶与因应之道。六十四卦形成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首尾相应,福祸相倚,其中蕴含有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责任的提升、德行修养的必要,以及乐天知命的智慧。
易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启示:
身处逆境,应思《否bi极泰来》。否极泰来,讲的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向它的对立面。否可转化为泰。泰则亨通,否则失利。最近正看电视剧《寻路》,其中红军被迫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后,红四军中存在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宗派思想,特别是在留过洋的人中,有人生搬硬套俄国、法国、德国的经验,反对党对军队的领导,强调军事领导人的作用,进而认为前委书记毛泽东管事太多,提出红四军要成立军委,向党、向前委争权。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成了少数,显得很无奈。曾志同志曾经问毛委员怎么办,毛泽东说,我这个人是相信否极泰来的,大不了我这个前委书记就交给他们先干一个时期。结果在福建上航召开的红四军七大会议上,真的解除了毛泽东前委书记的职务,还给了他两个处分。没有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在反国民党围剿的斗争中损失惨重。后来,毛泽东又被请了回来,当时红四军的领导朱德、陈毅向毛泽东作了检讨,毛泽东也作了自我批评。1929年12月28、29日,在上杭古田举行的红四军九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报告,通过了他起草的8份文件,重新当选了前委书记。通过开展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等活动,把红军又带上了正确的道路,实现了自己相信否极泰来的预言。
前无去路,当想《剥极而复》。剥,剥落;复,来复。《》中说,剥,烂也;复,反也。合用为盛衰、消长之意。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恐怕就是最通俗的解释。
见社会乱象,期《革故鼎新》。《》中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社会出现乱象,需要破除旧的,建立新的。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早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一种革故鼎新的革命,即破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旧,建立了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新社会。
现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是对现行的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一些制度的自觉主动积极的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直至达到最终目标,这是不同意义上的《革故鼎新》。
遇分配不均,知《有损有益》。有损有益指事物往往在有益时,伴随着有损,相反有损时反而有益。
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