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科举制度.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一章中国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度的定义
张希清:“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四要素”:
;
;
;


“朝廷”表明是国家规定的统一考试。
“科目”包括进士、明经、制科等种种取士科目。

唐宋贡举可“怀牒自列于州县”;武举与制举必须保荐。
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初置制举,诏曰:“今后不限内外职官前资、现任,黄衣、布衣,并许直诣门合门,进奏请应。”仁宗庆历六年(1046)则变为:“诏礼部贡院,自今制科并用随贡举为定制,亦须近臣论荐,毋得自举。”(《宋史·选举志》)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本朝进士……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隋唐五代至宋初,尚有“通榜”、“公荐”等推荐的成分。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乾德元年(963)九月丙子纪事云:“故事,每岁知举官将赴贡院,台阁近臣得保荐抱文艺者,号曰‘公荐’,然去取不能无所私。”
“行卷”:应举的士人纷纷将自己撰写的诗文做成卷轴,投送至公卿大臣之门,以求其延誉。知举官往往主要根据公卿大臣的推荐决定弃取高下,而举人的程文即试卷所起的作用反而甚小。
崔郾侍郎既拜命,于东都试举人,三署公卿皆祖于长乐传舍;冠盖之盛,罕有加也。时吴武陵任太学博士,策蹇而至。郾闻其来,微讶之,乃离席与言。武陵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天子选才俊,武陵敢不薄施尘露!向者,偶见太学生十数辈,扬眉抵掌,读一卷文书,就而观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若其人,真王佐才也,侍郎官重,必恐未暇披览。”于是搢笏郎宣一遍。郾大奇之。武陵曰:“请侍郎与状头。”郾曰:“已有人。”曰:“不得已,即第五
人。”郾未遑对。武陵曰:“不尔,即请比赋。”郾应声曰:“敬依所教。”既即席,白诸公曰:“适吴太学以第五人见惠。”或曰:“为谁?”曰:“杜牧。”众中有以牧不拘细行间之者。郾曰:“已许吴君矣。牧虽屠沽,不能易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太平广记·王维》: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公主之门者,为其地,公主以词牒京兆试官,令以九皋为解头。维方将应举,言于岐王,仍求焉。岐王曰:“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新声之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至吾。”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乃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

中国科举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315 KB
  • 时间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