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
石油开发
一、从勘探走向开发
石油大多数都埋藏在沉积盆地内,一个个盆地就像是一个个聚宝盆。中国有许多大大小
小的沉积盆地,大盆地沉积厚度大,生烃量大,找大油气田可能性大,同时也会找到许多中
小油气田,例如松辽盆地找到了大庆油田,塔里木盆地找到了塔中 4 油田和克拉 2 大气田,
准噶尔盆地找到了克拉玛依油田,鄂尔多斯盆地找到了安塞油田和长庆、苏里格大气田,渤
海湾盆地找到了胜坨、东辛、孤岛、孤东、港东、港西、王官屯、枣园等中、小油田。通常
在小盆地中小油田居多,但在找到的油气田中,有的也会相对富集成为小而肥的油气田,如
江汉盆地找到的王场、浩口等油田,吐哈盆地找到的丘陵、鄯善、温吉桑等油气田,柴达木
盆地找到的尕斯库勒、冷湖等油田。通过石油勘探,我们会找到许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油
气田。进入油田开发之后,面对各种类型的油气田,如何进行开发,不同油气田自然会有不
同的开发模式,需要采取相应的决策和技术才能把这些油气田开发好。
“生、储、盖”三字经
勘探家到一个沉积盆地找油,经常念“生、储、盖”三字经,即生油层、储层、盖层。首
先念的是“生”字经,即了解该盆地有没有丰富的生油层。因为石油、天然气绝大部分是大量
生物、微生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分解衍化而成的,生油层越厚,有
机物质越丰富,生成的石油量就越多。
245
生成的大量的油气在地下水驱动下,经过岩层的孔隙、裂缝、断层等通道会产生运移,
只有碰到能够储油储气的地层,油气才会大量聚积,形成各种各样的油气藏。所以,勘探地
质家也总要念“储”字经,储油储气的条件就是看看有没有好的地质构造和好的储层。最有利
于油气储存的地质构造称“背斜”,背斜构造是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发生弯曲向上凸
起的那部分。这些背斜构造有如翻过来的“大锅”把油气捕捉住,往往成区带分布。储层有砂
岩层,碳酸盐岩层和生物礁灰岩层等,这些岩层如果有好的孔隙空间或裂缝空间,又能和好
的构造相匹配,油气就有了藏身之地。
不同时期的地壳运动也往往使储油储气的背斜构造受到破坏,油气会产生二次运移。有
的油气藏(如潜山油藏或地层不整合油藏等)并不是背斜构造,但只要储层上面有好的盖层,
油气仍然可以保存起来,所以盖层的研究也十分重要。念好了“生、储、盖”这三字经,找油
找气就有了方向,就有了信心和目标。
勘探的理论是找油找气的依据,勘探人员着眼于大环境去找油找气,而开发人员往往着
眼于小环境去开发一个具体的油气田。虽然如此,但小环境离不开大环境,所以,开发人员
应该及时了解勘探已有的成果,消化勘探取得的信息和资料。勘探一旦有所发现,开发人员
就应该早期介入,尽快了解油气性质和油气运移、富集的规律;了解储层的性质和沉积相的
类型及沉积的方向;了解构造的形态和断裂系统。这样做有利于开阔视野,针对一个具体油
气田或者整个有利开发区带尽早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和对策。
246
3. “”“”
“火眼金睛”,钻探是“千钧棒”
勘探地质家好比孙悟空,厉害得很,“生、储、盖”三部真经一念,综合分析大量资料,
顿有所悟。随即锁定目标区,就像张开火眼金睛,一眼能看穿几千米地层。这对火眼金睛就
是地球物理勘探。做地球物理勘探首先需要精心设计并布置好炮点和检波器接受点,炮声一
响,激发的地震波立即向地层深处四面八方传播,一道道检波器又把深处地层各种反射波、
折射波、纵波、横波接受回来。根据波的不同旅行时间,经过处理分析就可以直观地反映出
深浅地层界面形态的起伏,掌握地下适合储藏油气的构造,了解各地层断裂系统分布的情况。
要证实这些构造是否储有油气,还得进行钻探、测井、试油等一系列工作。“石油工人
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轰隆隆地钻机冲天竖起,几千米钻杆犹如孙悟空的千钧棒旋转
飞舞直插地下油气藏,电缆系着各种测井仪器从钻孔中飒飒地溜了进去,随即发射出电流、
伽马、声波等射线。同时,测井仪器将这些信息发回地面,然后测井工程师对这些信息进行
综合解释。通常泥岩含放射性物质多、伽马射线强、数值高,砂岩伽马数值低。这样就可以
判断出储层(如砂岩)和非储层(如泥岩);根据电法测井可以了解到储层储存的是油还是
水。由于油导电性差,其电阻就比较大,如果是高矿化度的水层,导电性好,电阻就很小,
这样就可以判断出是水层还是油气层,声波测井根据声速高低可以判断出储层孔隙发育程
度。钻井人员把钻好的孔眼用套管和水泥封固好,形成通往油层的通道。这时,勘探地质家
根据多方面信息对地下情况已经了如指掌,一声令下,请试油工程师避开水层,对准油层或
气层连发数
石油科普—石油开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