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苏玉升
(都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广西都安 530700)
[内容摘要] 中职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而我校计算机专业一年级一直开设《计算机基础》作为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打造学生本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基础为目标,因而对这门课程学习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既让已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不乏发展拓展的空间,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致使其渐行渐远呢?本文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培养中职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任务驱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法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
我所在的学校是县直职业中专学校,进入本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是一般普通高中都考不上或者不参加中考的差生,有的还是令人头痛的“双差生”,这些学生整体素质较低,学习倦怠、缺乏兴趣,学习被动、懒于思考、学习呆板、忽视创新。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来自贫困的农村,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自然较少,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和操作技能也较低,而那些条件稍好一些的县城学生也多数只想着上网或玩游戏,学参差不齐,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而我校计算机专业一年级一直开设《计算机基础》作为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打造学生本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基础为目标,因而对这门课程学习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既让已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不乏发展拓展的空间,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致使其渐行渐远呢?
二、采用“任务驱动法”的必要性。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非常实在的过程,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厌烦。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础稍好的同学学得快,但是不深入,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把精力浪费在玩游戏上,不用心学习,甚至旷课;而基础差的同学又觉得学得慢,学不会,从而失去信心,产生厌烦情绪。当今社会人们只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职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学科特点,研究适合的教学教法,
针对中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结合本人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多年的经验,我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其学习心理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基本特征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任务为主,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能力。教师把教学内容布置在一个或多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助合作的学
浅谈“任务驱动法” 在中职《 计算机基础》 教学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