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不孤,必有邻.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德不孤,必有邻
作者:张西平《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1日 02版)
    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和北大师生座谈中,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列举“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时指出中华文化强调“德不孤,必有邻”。
    2015年5月23日,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再次说道:“邻居可以选择,邻国不能选择。‘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篇,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这句名言应该包含两层含义。
    首先,对德性修养的肯定。孔子的社会治理理想就是通过道德治理来达到的,立德是国之本,施行仁德是国家的根本任务。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希望通过君子的道德示范作用,来教化民众。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通过对道德坚守,修炼,实现仁这个最高理想,做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对于这个理想,孔子是坚信不疑的,道德作为本体构成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作为德性修养的最高标准,为此而努力,社会就成为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在这个意义上,孔子对人的道德的提升充满信心,对君子所代表的道德楷模寄予希望,所以说,“德不孤”。
    其次,对道德感召力的坚信。君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行动中“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的德性必然会感染人。德乃人心所固有,有德之人必然令人尊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周围的人“见其德者,固愈加亲近,闻其风者,亦翕然信从,就似居处之有邻家一般,有不招而自来者矣。故人君修德于上,则万姓归心,四夷向化,而天下为一家。”“德不孤,必有邻”表现出孔子的自信,这是一种对道德感召力的坚信。
    今天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修养的提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德不孤,必有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