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德不孤,必有邻宋金花滁州市定远县花园湖学校邮箱:994351586@引言: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既不是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道德问题。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因而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几乎无处不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想做到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就需要合适而又有效的德育方法。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既不是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道德问题。一个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即使受过高等教育,成为一名高科技人才,也不可能对国家有多大贡献,甚至还会产生特别大的危害。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因而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说“教书育人”,其实这个词应该改为“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自强、育人、教书”这是魏书生先生的金字塔理论。自强是为育人奠定根基,育人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离开育人去构筑金字塔的顶端,是不可能的。育人即育德,德为素质之基,为人之本。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最基础、也是最永恒的话题。我不是专业的德育工作者,但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几乎无处不在,那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做到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于培养良好品行的重要性。德育要从一点一滴抓起,从培养好习惯做起。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应该从行为习惯入手,贴近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教育。我认为:应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化抽象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小学生在玩中明理,乐中学做,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很难静下心来听别人讲话。我就利用晨会时给他们讲故事,让他们听后复述,讲得好的既能得到表扬还有奖品。孩子们兴趣盎然,听得很专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耐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同时也懂得了要做文明的观众,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说话,课堂随便插话的现象也少了。因为行为是偶然的,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习惯了,如果德育能够让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稳固的链接,它的目的就达到了。小学生学常我都是从点滴小事入手,引领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每天整理自己房间、课桌,不做邋遢人;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懂得感恩;按规则行动等等。二、树立榜样俗话说“言传身教”。其实空洞的说教远没有身体力行的示范效果明显。在德育中,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希望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感召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提高业务知识,更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塑造良师形象,力求
德不孤,必有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