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绪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三个角度:a、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
的体系。
b、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
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
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分别对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及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意识。
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实践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是人的存在的特有方式:一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二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的集中体现三实践是人的现实社会关系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普遍联系:首先,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其次,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最后,联系具有系统性。
发展、新事物、旧事物: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不能离开运动而存在另一方面,运动时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偶然之中有必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二,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离开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回相互转化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
马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