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描教学
在历年的美术高考中,素描是一门必考学科。学习它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造型能力,素描是学习绘画的基础。学习素描有助于提高我们整体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客观、准确的表现能力。也是提高学生眼、脑、手高度协调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人从事高中美术教学已有多年,在素描教学中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一、形体的整体关系要贯穿作画的始终
在平时的素描教学中,我们每个老师都要求学生保持整体,可是学生往往是听着明白,做起来难,总是无从下手。我们应该知道,任何物体首先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又由若干个局部组成,它们相互有着特定的关系,每一个局部我们又可以把它看成是又一个小整体。缺乏整体观念是学生们共同的毛病,尤其是在初学的时候,在作画的过程中有的是从最感兴趣的局部画起;有的从画面的上方开始往下推着画,不善于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比如,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石膏像教学,有的同学是先从五官开始画,然后再画头发,头发也是没有条理地看见一块画一块,不分明暗和虚实,把每一块头发都画得很清楚,甚至于把五官画的非常完整了,其他地方还一片白,明暗调子不统一,整个画面零零碎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整个形体以及画面的主次关系。而且这个统一的关系要在学生的意识里清醒地保持住,从而贯穿作画的始终。指导学生时常退到远处或是眯起眼睛浏览画面,要比较、比较、再比较。始终保持
“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作画顺序。
二、做到对形体结构的充分理解
结构是指物体各部分的组合与构造。自然界任何物体都具有特定的结构特征。例如,建房子,首先要架起建筑的骨架,而这个架子的结构以及连接的方式是决定这个房子外部造型的特征。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受到光线照射后产生的明暗变化。要想深入具体地刻画形体,必须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传说达芬奇为了研究人体的结构就解剖了几百具尸体。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面对所画物体,不是主动地分析对象外部特征,也不去研究对象的内在构造,而是机械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深点,哪些地方浅点,抄得还相当认真,仅把这种深浅变化照抄下来,也不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结果做了无用功。
三、观察物体要保持一种体块意识
任何事物都是有体积的,就算是一张纸,它也是有厚度的,也是占空间的,如果把一千张纸叠在一起,你就能明显看见它的体积了。因此,我们无论画什么物体,都要充分地表现出它的立体感。很多初学者,立体的意识感往往不强,只会画表面的明暗调子,糊里糊涂,照猫画虎,只注重表面的相似,根本不能具体地表达物体的体积感。虽然在作画过程中表现物体的体积应注意形体的透视、结构、明暗调子甚至于对线条的运用。但我认为在观察形体时始终在头脑中对形体有一个体块意识,才能建立强烈的体积感。大家都了解,素描教学的顺序是先从简单的几何体开始的,然后是变化较为复杂的静物,最后是我们的高考项目
――人头像,这也就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形体都是由若干个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比如一个头像,要首先理解他的头部是一个立方体或是球体,他的鼻子是长方体,嘴是半圆柱体,眼睛是半球体等。这就把复杂的人头像简单化了,我们把它当成是若干个几何体的组合,这样就容易多了,所以,我
浅谈素描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