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超豪:人生几何学几何
这是一个特别精确的人生,在他的思维中任何一丝一缕的差别将导致理论完全偏离正轨朝着远离真理的方向走去。这是一位睿智而坚韧的学者,五十年代脱颖而出在莫斯科拿到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开垦偏微分方程这块国内数学领域的薄弱园地。这又是一位忠实而谦逊的师长,严谨地对待学生的研究答辩又在他们的论文中提出创造性的观点而不愿留下署名。
今天我们走进他,一位年近八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个“数”林王国中的翘楚:谷超豪教授。
奇妙的吸引力
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王国中充满了计算、公式、定理是一个极其枯燥的世界,真的可以说是“学海无涯苦做舟”了,而对于谷先生而言,数学是一个十分奇妙的吸引力,是一个能产生无穷奥妙的东西,自小就喜爱数学、痴迷数学,乘着他人眼中烦琐乏味的公式定理的翅膀自在地在数学天地中遨游。
在老师眼中思维独特的孩子,刻苦而认真自学的能力非常强。小学时就用代数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而惊起四座,中学时期就孜孜不倦地钻研起《数学的园地》。在浙江大学学习基建,谷先生师从苏步青教授和陈建功教授,在两位学者的严格规定下,谷先生是惟一一位既能参加几何学习又能加入分析研究的学生。在莫斯科留学的两年充分显露出数学才华成为当时惟有的两为拿到博士学位的学生之一,谷先生无疑是完全具备一个学者的智慧和品性的。回顾这段历史,他对坐在台下的广大莘莘学子殷情告诫:自学固然重要但是很容易走弯路,只有将自学和老师的讲授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谷先生的“金三角”
谷超豪先生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在这对于行外人简直就是会“迷路”的“百慕大三角”中他在深入的研究中发现了开发不尽的宝藏。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那时前苏联的宇宙飞船已入太空,在苏联留学的谷先生就要想把这一偏微分方程技术引进国内,他毅然回到祖国,以高速飞行为背景,解决了一系列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难题,他在国际上系统地开创的多元和高阶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理论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74年起,谷超豪和杨振宁合作,联名发表了《规范场理论的若干问题》等论文。杨振宁博士曾经把谷超豪的研究,比喻是“站在高山上往下看,看到了全局。”
谷超豪在规范场研究的基础上,于1980年又开创了波映照的研究新领域,并引发了国际上许多著名科学家的后续研究,他的论文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性引文。
在数学的王国里,他永不停留。谷超豪七十五岁高龄时,还一年发表了三篇论文;至今,他已经发表数学论文一百二十九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各一项,以及华罗庚数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柏宁顿孺子牛奖(杰出奖)等多种奖励。
听着主持人对谷先生滔滔不绝地大篇幅的介绍和谷先生对自己成就只是一句带过寥寥几笔,这相形的反差使我在心中油然生起了对其的敬意:的确在学术的世界中,越是伟大的人是愈加谦逊的。夸夸其谈与他们无缘,曾经的荣耀也被他们抛在脑后,严谨的治学之风造就了他们独特的人格,他们的眼睛永远是盯着前方,因为前方是个未知的世界,是个更广阔的天地。
诗意人生
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许多大师级的学者身上都融合了自然科学的理性和人文科学的感性。杨振宁博士在一篇怀念邓稼先先生的文章中提到了他们都热爱的《悼古战场文》,同样,谷先生对诗文对仗都颇有造诣,在演讲的过程中,他向学生们用一首诗展现孤立子的特性和他
谷超豪:人生几何学几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