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文豪:林语堂与赛珍珠的绝交往事
赛珍珠生于1892年,比生于1895年的林语堂大3岁。赛珍珠的父母是传教士;而林语堂父亲也是传教士,母亲是基督教信徒。只是赛氏父母是到中国传教的美国人,而林语堂父亲则是在中国传教的中国人。
赛珍珠自小随父母来到中国,之后在中国生活长达30多年,而林语堂自青年到老年在美国也生活了30多年。赛珍珠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大地》为代表的大量小说,并因此获得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而林语堂也是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京华烟云》为代表的一批小说,并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赛珍珠热爱着中国及中国的文化,并称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而林语堂也是如此,他陶醉在中国文化的氛围里,并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赛珍珠1973年逝世,享年81岁,林语堂1976年逝世,享年也是81岁。这里似乎有许多非常有趣的可比性,从中亦看出二人的某些具有神秘色彩的关联。林语堂与赛珍珠的交往,有恩,有怨,有佳话,也有遗恨。
相识与合作
1927年秋天,林语堂辞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之职务,到了上海,到蔡元培处求职,被聘为中央研究院英文总编辑,还给他了一个国际出版品交换处处长的头衔。精明的林语堂趁这个时机一边编书,一边写稿。他为开明书店编了《开明英文读本》一套三册、《开明英文法》一册、《英文文学读本》上下册、《开明英文讲义》三册。这些都是畅销书,书店赚了不少钱,他挣的版税也不少。林语堂还为英文杂志《中国评论周报》写小评论,一发而不可收拾,连写了160多篇,后结集为《小评论》上下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林语堂的英文小评论,引起了南京大学的英文教师赛珍珠的注意。赛珍珠是在中国布道的美国牧师的女儿,本名叫比尔?布克,1931年因写作反映中国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而蜚声世界文坛;译成中文出版后,又拥有了众多中国读者。赛珍珠对中国有好感,致力于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想写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并涉及各方面的书。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对中国的了解还不透彻,便想找一个合适的中国人来写。
1932年,林语堂在上海创办了《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名声大噪。《论语》的发行量仅次于《东方杂志》和《生活》周刊。1933年2月、英国著名剧作家、讽刺作家萧伯纳环球旅行,途经上海,由国际笔会中心仅有的四名中国会员之一的林语堂出面接待。林语堂邀集了上海文艺界知名人士为萧伯纳举行盛大欢迎会,他主编的《论语》还出了萧伯纳专号。赛珍珠从南京来参加萧伯纳的欢迎会,在这个场合认识了她注意已久的林语堂,林语堂的流利英语和善于用幽默俏皮表达真情实感的才能,她十分欣赏。一天晚上,赛珍珠到林语堂的府上参加晚宴,席间她与林语堂谈得十分投机,话题涉及到某些在中国住了几年的西方人,回国后就以“中国通”自居,著书立说,此类著作充其量也不过是海外猎奇,对辫子小脚之类丑行的展览。宾主对此均表示不屑和愤慨。林语堂说,我倒很想写一本书,谈谈我对中国的实感。这正中赛珍珠下怀,二人一拍即合,当场敲定,林语堂成为赛珍珠策划选题的特约撰稿人。
1931年至1935年,赛珍珠的《大地》《孩子们》《分家》三部书接连在美国出版,引起了出版商约翰?黛公司的老版R?沃尔什的心仪。沃尔什开始追求赛珍珠,从美国一直追到中国来,当他听到赛珍珠说起这个消息,也鼓励林语堂写这本书。
1934
两大文豪:林语堂与赛珍珠的绝交往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