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上个世纪最伟大的阿罗汉玛哈希长老曾经这么告诉他的弟子们:"如果你们得到了此世的人身,那你们应该努力,."佛陀曾经告诉弟子,在轮回中得到人身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他这样问弟子:"设想大地被水覆盖了,有一人将一副穿有一个洞的牛轭(牛马等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抛入水中。牛轭随风四处漂流。再假设每一百年中,有一只瞎了眼的海龟浮出水面,那麽,依你猜测,这只每隔百年才浮出水面的海龟的头部伸入轭上洞孔的机会有多少?』比丘们回答说:『世尊,那是微乎其微的。』佛陀因此说:『是的!人能出世为人的机会也同样是微乎其微;彻底了悟的如来住世的机会也同样是微乎其微;佛法与如来的戒律能在世间教授也同样是微乎其微。你既然已出世为人,如来又已到世间并教导佛法,你就应该力求了悟四圣谛。』所以说:如果你获得此生为人,,那至少应该获得第一\\第二果,,,,,,,?,那怎么还有机会获得善趣和解脱呢?所以,精进的佛陀弟子使自己相应于善行\善法\,无论我们做什么,只要能够保持觉察,对自己的身、语、意进行觉察,这就是禅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修行者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全部生活纳入禅修。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加上觉察,就是真实的禅修——修行者不需要把生活与修行完全区分开来。只要能做到时时觉察,禅修就变得很简单,吃饭、穿衣、举手、投足,只要加上觉察,这就是禅修之路——提升真实的智慧。开启智慧的方法就是真实禅修的方法,而这方法即是对当下的身心现象提起觉察。事实上,人们容易陷入身心事务当中而忘记觉察;禅修训练就是帮助你培养这种觉察的习惯。如果能够身体力行地进入觉察,人们不难发现,建立这种时时刻刻觉察的心,可以大幅提高智慧;同时,持有一颗觉察的心,在世间的层面上也有很大的利益。保持对当下的觉察是一项能力,需要培养才能形成。心的习气是牢固的,每当我们面对事物时,可能会一再地忘记觉察。以往形成的不良习惯阻碍当下的觉察,对此,只有不断地重拾觉察,培育新的觉察习惯。每当意识到自己并未觉察时,只要振作起来,重拾觉察即可。不要因此而谴责自己,其实,能够意识到自己并未觉察,已经是在觉察了。心从目标上跑开了,那是正常的,只要觉察到这种情形,其本身就是一种觉察。所谓修习就是一种训练,让心培育出一种观照当下的态度。建立觉察的习惯需要从当下这一刻开始,一次一次地训练对当下觉察的能力,久之,这项能力就会被开发出来。觉察的重点在于当下,修行者无须费力寻找觉察,面对当下的身心,保持专注,这就是
灭尽贪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