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 1 月第 22 卷第 1 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anuary 1999 , Vol. 22 , No. 1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CM · 7 ·
·名医论坛·
“经方”溯源
刘渡舟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关键词:经方;溯源;方与法;应用
解释“经方”的说法很多,见仁见智,难于统一。令人不可思议之处。
有的人认为“经方”者,乃经验之方也。也有的人认“经方”药少而精,出神入化,起死回生,效如桴
为“经方”乃是《伤寒论》方子的尊称。我认为研究鼓。在东汉时期,犹存于世。但它受到当时的“保
“经方”,勿论继承与发扬,首先必须弄清它的历史源密”的影响,师徒传承不能公开,以及“禁方”所定下
流和来龙去脉,抓住它的核心内容,才能做到事半而的清规戒律的各方面束缚,此时的“经方”已非俯拾
功倍。皆是、信手拈来之可比了。
1 什么是“经方”据我测知“经方”来之不易, ,反映出来的有三种
“经方”来自于殷商时代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情况:
法》,其上而又源于《神农本草经》及《桐君采药录》。(1) 在“原序”未提此书:仲景提出了“撰用‘素
据梁·陶弘景说“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 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等具体书目。
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惟对这部《汤液经法》则如石沉大海,讳莫如深,而只
时八节之气。尚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字未提;
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2)“证”之下,未载其“方”:唐人孙思邈,奇怪地
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发现了王叔和所撰次的《伤寒论》条文。在“证”之下
药,为杀虫避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而无方药相随。这种方证相离,未能“比类相附”,今
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人观之,莫衷所自;
伊尹的《汤液经法》下传到了河南南阳的张机之(3) 孙思邈的一句话,泄露了天机:在孙氏所著
手。所以,梁·陶弘景说“昔南阳张机: ,依此方,撰为的《千金方》中,说出了一句话叫“江南诸师: ,秘仲景
《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经方”源要方而不传。”
于神农之药,发展而成“汤液”之方,又发展而成仲景以上出现的三种情况,虽然不过是“蛛丝马迹”
之论。其中不难看出,药与方的结合,方与证的发的微小反映,我认为“见微知著”,它们泄露了“经方”
展,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来之不易的客观事实。它说出了当时张仲景采辑
“神农”,龙之头也。“仲景”,龙之身也。有头有“经方”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而遇到许多困难和各
身,鳞甲森然则能行云布雨成为神物。张仲景发展种麻烦。
了神农学派,创造出方证结合,是中流砥柱的伟大医张仲景的伟大贡献,在于它披荆斩棘,排除万
家。难,把“经方”从风雨飘摇中挽救出来,保存了它。让
《汤液经法》为方三百六十首,而《伤寒杂病论》它继续为人类服务,使它上续神农,下逮万世,广开
包括重复方在内,大约有三百七十五张方子。这种“汤液”治病、防病的法门。
天才的“移花接木”,把方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经方”溯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